

中国媒体快报政策建议 (Simplified Chinese)
中国媒体快报 | 刊物回顾 | 相关资源 | 政策建议
给决策者、媒体、捐赠人和其他机构与个人的建议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和最复杂的媒体与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时常压制言论自由,但同时也为国内外活动人士提供了保护和扩大数百万民众的基本权利的机会。
近些年来,大量研究机构、民间团体、记者协会,甚至中共干部都对如何提高言论自由和获取与中国相关的信息提供了建议。本文汇总了有关建议,不仅适用于中国大陆,也包括香港和中国境外。点击相关机构或部门,了解相应的建议和有关资源。
- 中国政府和共产党
- 香港政府
- 外国政府
- 外国媒体
- 科技公司
- 捐赠人与慈善家
- 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
中国政府和共产党
- 良心犯:立即释放所有因和平行使言论自由权而遭到监禁的记者、博客作者和信教人士;确保所有仍在关押中的人士立即获得适当的医疗救治。(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 中国人权捍卫者)
- 人身伤害:责令基层官员不得对新闻记者和他们的信息来源进行骚扰或施加人身暴力;调查有关案件并处罚责任人。(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
- 出版前言论审查:废除出版前言论审查体制,包括对报道突发新闻的限制性指令;结束对于涉及公共历史的新闻事件不停止报道就惩罚记者或媒体的做法。(中共元老,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
- 媒体所有权:允许媒体所有权私营化,或许可以首先将那些以高质量调查报道而闻名的出版物作为试点。(中共元老)
- 新闻记者准入:允许记者,包括外国记者,进入中国所有地区,包括西藏和新疆;确保外国记者的签证审批过程不会被用来惩罚那些对中国政府或中共领导人进行批评报道的个人或新闻机构。(国际笔会)
- 网络审查:结束网络审查,允许中国用户登录全球社交媒体平台和新闻媒体,以获取有关政治、社会、宗教和人权话题的新闻与信息;停止要求社交媒体供应商删除用户涉及公共利益话题的帖子和账户的做法;停止对使用VPN的技术和法律限制。(国际笔会, 中共元老)
- 法律标准:落实有关言论自由、信息加密和监控的国际标准并采纳联合国各机构和专家们的相关建议;废除诸如《网络安全法》之类国家立法中侵害言论自由和用户隐私,或是违背了相关国际标准的有关规定。(国际笔会, 中共元老,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
特别资源:
- 《23位中共元老呼吁言论自由的公开信》(2010)
-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关于中国新闻自由的报告—中国紧握 : 扼杀媒体》(2016)
- 国际笔会(PEN)报告《被遮挡的镜头:外国记者在中国受到的限制》(2016)
- 国际笔会(PEN)报告《被禁止的資訊: 中国政府对社交媒体的管控》(2018)(英文)
- “中国人权捍卫者”年度报告(2017)(英文)
香港政府
- 信守对内对外承诺:坚持《香港基本法》、《香港人权法案》以及香港已经加入的《公民及政治权力国际公约》(ICCPR)所赋予香港居民的信息和言论自由权。其中包括对抗来自北京侵蚀,保护香港的自治地位和言论自由,阻止可能侵犯这些权利的有关国家安全立法。(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 香港记者协会)
- 攻击事件:迅速彻底地调查所有报道的针对记者和媒体所有人的攻击事件,并追究责任人,同时要定期提供有关调查状况的最新资料。(国际笔会、国际媒体援助中心)
- 公众示威:确保香港警察受到充分训练,了解在公共示威期间记者和抗议者的权利;同时保证记者在报道抗议活动时免受不当干扰。(国际笔会)
- 透明度:确保政府官员、公务员和警方代表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而不是以闭门简报的形式,向媒体公布信息并回答来自传统和数字媒体记者的提问。(国际新闻工作者联盟、香港记者协会)
- 许可证发放与信息自由:建立一个透明和独立的新闻媒体许可证审批程序,制定《信息自由法》。(国际笔会、国际媒体援助中心、香港记者协会)
特别资源:
- 《香港记者协会年度报告》(2017)
-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关于中国新闻自由的报告—中國緊握 : 扼殺媒體》(2016)
- 国际笔会报告《威胁下的港口:香港新闻自由遭遇侵蚀》(2015)(英文)
- 国际媒体援助中心(CIMA)报告《中国媒体审查的巨大阴影: 中国媒体限制对全球新闻机构的影响》(英文)
外国政府
- 双边往来:在与中国官员,包括最高层官员的公开或私下会面中,要坚持提起新闻自由和网络自由问题。要强调言论自由这样的普世权利同样适用于中国;要指出某些针对外国公司的政策和法律的负面影响,以及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敦促他们释放被囚禁的新闻记者和言论自由维权人士(在此查看名单);还要突出强调由于报道像健康、安全和腐败等公众关心的受限话题,中国相关民众所受到的伤害。
- 对侵权行为做出反应:对所有涉及本国公民或新闻机构的侵犯媒体自由或言论自由的行为,做出迅捷反应并采取强有力的外交行动。这些侵权行为包括中国实施的拘禁、针对新闻记者的暴力行为、对媒体采访的限制、对网站的封锁以及中国外交人员在国外对新闻自由的干预活动。(国际媒体援助中心)
- 公民接触:开拓与中国和香港民众直接对话的渠道。通过社交媒体贴文、公众见面会和使馆网站等方式直接向中国受众传达真实信息和政策声明。当你的国家领导人访问中国时,要坚持不受阻挠的境外媒体采访和不受过滤直接向中国媒体说话的权利。(自由之家, 国际笔会)
- 针对性制裁:对那些涉及滥用职权侵害自由言论人士的中国官员实施针对性制裁,包括旅行禁令和财产冻结。很多国家已经立法采取此类行动。(自由之家)
- 香港:监督香港政府对《公民及政治权力国际公约》(ICCPR)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在新闻自由方面;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停止所有干涉香港言论自由的活动,否则将是对《中英联合声明》的违背。(国际笔会, 英国保守党人权委员会 )
- 跨国打压:拒绝中国政府在你的国家打压独立媒体和不同意见的要求,拒绝遣返那些因行使国际认可的权利——包括言论自由权——而在中国可能面临监禁和酷刑的难民。执行或修订相关立法和法规,确保中国官方媒体在你的国家活动的透明度并保证独立中文媒体的平等采访机会。(自由之家, 国际媒体援助中心)
特别资源:
- “自由之家”报告《政治局的困境》(2015)(英文)
- “自由之家”报告《摧毁民主》(2017)(英文)
- “国际媒体援助中心”报告《中国媒体审查的巨大阴影》(2013)(英文)
- “自由之家”在“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证词(2017)(英文)
- 美国国会中国问题委员会年度报告(2017)
- 国际笔会报告《被禁止的資訊: 中国政府对社交媒体的管控》(2018)(英文)
- 英国保守党人权委员会报告(2016)
外国媒体
- 编辑独立性:保障编辑决策隔绝于商业考量;考虑在于中国政府单位签订的广告和出资协议中加入仲裁条款或其他保护性条款,抵御未来可能的压力以保护新闻的完整性;进行周期性的独立评估,以保证编辑决策不会受到政治或商业考量的不当影响。(国际笔会, 国际媒体援助中心)
- 支持新闻记者和机构同仁:为那些成为中国政府打压目标的外国记者和他们的中国新闻助手提供实际的和道义的支持,打压手段包括身体伤害, 拒发签证、拘押、骚扰和网络攻击等等。当外国新闻媒体和他们的记者收到来自中国当局的压力和骚扰时,为他们提供支持。(国际笔会)
- 透明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中国当局对新闻自由施加的压力和其他侵害公诸于众,包括网络攻击行为。要求提供新闻媒体公开流通方式和所有权结构,特别是那些海外中文媒体。(国际媒体援助中心)
- 中国读者:采取措施积极保证中国读者在任何可能的时候都能读到对他们具有重要性的新闻报道,无论报道主题是否敏感。措施包括,当外国新闻网站遭到屏蔽时,通过翻译以及与反新闻审查团体合作来提供新闻报道。(国际笔会)
- 宣传嵌入: 考虑终止中国官方媒体——包括《中国日报》——将他们的内容嵌入国外主流媒体或网站的协议;如果继续保留这样的协议,则必须清楚标注其内容来自中国官方新闻机构,而非只是一般的付费广告。
特别资源:
科技公司
- 如何对待政府要求:对于中国政府限制言论自由或是可能牺牲用户隐私和安全的要求,要尽可能设法规避。制定一套综合性的政策指导员工如何应付中国官方的要求。在处理中国政府获取用户信息或删除内容的要求时,遵从《联合国关于商业和人权的指导原则》以及《全球网络倡议》提出的言论自由原则。(国际笔会, RDR)
- 最佳操作实务:对公司产品和行为进行定期评定,以确定其在用户言论自由和隐私方面的影响,并根据《全球网络倡议》对这些评定进行核查。拒绝参加中国的“世界互联网大会”,除非它认可尊重相关国际标准,并且拒绝任何与国际标准不一致的互联网管制方案。(国际笔会, RDR)
- 透明度:用清楚和平易近人的方式,包括使用中文,将处理中国政府要求的政策和操作流程通知用户——无论是删除内容、限制手机应用程序或是交出用户个人信息。出版透明度报告,说明有关中国政府的要求和公司回应的数量、性质和法律依据。(RDR)
- 法律挑战:回绝那些不合法或为所欲为的审查或获取用户信息的要求,包括那些通过中国的法院提出的要求;关注那些可能影响你的服务用户权利的拟议中的法律存在的潜在问题。(RDR)
- 民间团体协作:支持民间团体和那些开发技术手段规避言论审查或保护用户信息的机构个人;开展与他们的合作,监督中国网络自由的动向并尽可能扩大用户使用被屏蔽的社交媒体平台的机会。(国际笔会)
- 跨国干涉:确保中国执法部门强加的各种信息限制不会影响到其他市场,或是限制其他国家民众的信息与言论自由,包括其他国家说中文的民众。
特别资源:
捐赠人与慈善家
- 反制言论审查:支持开发和传播翻墙软件协助中国用户登录被屏蔽网站的团队,包括手机用户。考虑创建一个应急基金,可以在发生危机或政治动荡,而大量中国民众寻求未经审查信息的需求量激增的时刻迅速启动。(自由之家, 国际媒体援助中心)
- 调查性报道:为中国和其他国家记者从事政治敏感的公共利益主题的调查报道提供资金,确保政治压力、资金困难和经济原因不会妨碍那些举足轻重、切中要害的报道大白于天下。除了这些中国国内事件的调查报道,还要为揭露中共海外施展影响力的活动提供支持。(民主基金会, 自由之家, 国际笔会)
- 海外中文媒体:支持独立的和有批判精神的海外中文媒体,支持中国境外其他向国内外读者、观众和网络用户提供未经审查信息和多元化政治分析的努力。这样的支持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培训、网络安全保障或其他形式的能力培养,这些方式通常都是向各国国内独立媒体提供的。确保这些媒体符合针对中国境内新闻自由的资助要求,或是考虑为这些媒体分配专项资源。(国际媒体援助中心)
- 提高公众认知度:支持有关的研究和推广活动,让中国民众了解审查和监控机关、被监禁的新闻记者和网络维权人士、中共政权的总体人权记录以及民主体制的运作方式。目前的研究和调查已经说明,网民对言论审查的了解提升经常会伴随有更加强烈的愿望去获取未经审查的信息、救助被囚禁的维权人士或是采取措施保护私人通讯安全。(自由之家)
- 香港:支持民间团体和独立媒体在香港的活动,捍卫和加强这个地区的新闻自由,监督有关事态发展,通过法律体系挑战侵害新闻自由的行为,报告那些可能在与北京关系密切的媒体上引发自我审查的政治敏感话题。(国际笔会)
特别资源:
- “自由之家”报告《政治局的困境》(2015)(英文)
- “国际媒体援助中心”报告《中国媒体审查的巨大阴影: 中国的媒体限制对全球新闻机构的影响》
- “国际笔会”报告《被遮挡的镜头:外国记者在中国受到的限制》
- “民主基金会”报告《锐实力:威权影响力的崛起》(2017)(英文)
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
- 课程设置:在讲授有关现代中国课程时,添加讨论有关媒体和互联网体系的章节,这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至关重要。提供阅读材料、相关资源和记录,让学生了解对言论自由进行限制的含义。在有关国际关系课程中,提供有关中共在海外施展影响的内容,尤其它们是如何使用经济实力和手段来达到政治性言论审查目标。
- 校际合作:各大学领导人应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具体合作并制定共同作业程序和最佳实务规范,以应对北京方面对美国校园的言论自由形成的挑战。需要考量的主题包括捍卫学术自由、回应针对教师和学生的霸凌行为——因为他们表达了与党的路线不一致的观点、中国政府对海外中国学生的监控和威胁、孔子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中国事务)
- 孔子学院与课堂:按照全美学者协会(NAS)和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建议,承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讲堂项目的教育机构,应该考虑关闭这些项目并且为中文教学项目寻求其他替代资金。那些继续保留这些由北京提供资助的项目的学院或学区,应该推动在增加透明度、单独预算等方面的改革,确保在招聘师资是遵从无歧视政策,并采取步骤——包括重新商谈合同——来减少这些项目在言论自由和民主标准方面的负面影响。(全美学者协会)
特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