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Accessibility

NOW LIVE: Freedom in the World 2023

Freedom House Logo - Torch next to words Freedom House

Primary Navigation

  • Our Issues
  • Perspectives
  • Policy Recommendations
  • Explore the Map
Expanding Freedom and Democracy

Quicklinks

  • Events
  • Perspectives Blog
  • Find A Country
  • Explore The Map
  • Careers

Mega Menu

  • Our Issues
    • Authoritarian Reach
    • Technology & Democracy
    • Promoting U.S. Leadership
    • Democracies in Decline
    • Election Integrity
    • Equality & Human Rights
    •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 Transparency
    • Strengthening Civil Society
    • Media Freedom
    • Religious Freedom
    • Freedom of Expression
    • Freedom of Assembly
    • Democracy During Pandemic
  • Programs
    • Afghanistan Human Right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 Political Prisoners Initiative
    • Regional Programs
    • Emergency Assistance and Thematic Programs
  • Countries
  • Events
    • Reimagining American Democracy
    • Annual Freedom Awards
  • Policy Recommendations
    • Testimony and Advocacy Letters
  • Reports
    • Freedom in the World
    • Freedom on the Net
    • Nations in Transit
    • Beijing’s Global Media Influence
    • China Media Bulletin
    • Hong Kong Media Bulletin
    • China Dissent Monitor
    • Election Watch for the Digital Age
    • 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 Archives
  • Perspectives Blog
  • News Releases & Statements
  • About Us
    • History
    • Our Experts
    • Board and Leadership
    • Ways to Give
    • Financials
    • Careers
    • Contact Us
  • Manage Subscriptions
protester holds sign that says freedom is a right not a privilege hong kong china

中國媒體快報政策建議 (Traditional Chinese)

中國媒體快報 | 刊物回顧 | 相關資源 | 政策建議

給決策者、媒體、捐贈人和其他機構與個人的建議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和最複雜的媒體與資訊系統。這個系統時常壓制言論自由,但同時也為國內外活動人士提供了保護和擴大數百萬民眾的基本權利的機會。

近年來,大量研究機構、民間團體、記者協會,甚至中共幹部都對如何提高言論自由和獲取與中國相關的資訊提供了建議。本文匯總了有關建議,不僅適用於中國大陸,也包括香港和中國境外。點擊相關機構或部門,瞭解相應的建議和有關資源。

  • 中國政府和共產黨
  • 香港政府
  • 外國政府
  • 外國媒體
  • 科技公司
  • 捐贈人與慈善家
  • 教育機構和高等院校

中國政府和共產黨

  • 良心犯:立即釋放所有因和平行使言論自由權而遭到監禁的記者、部落格作者和信教人士;確保所有仍在關押中的人士立即獲得適當的醫療救治。(國際記者聯盟、中國人權捍衛者)
  • 人身傷害:責令基層官員不得對新聞記者和他們的資訊來源進行騷擾或施加人身暴力;調查有關案件並處罰責任人。(國際記者聯盟)
  • 出版前言論審查:廢除出版前言論審查體制,包括對報導突發新聞的限制性指令;結束對於涉及公共歷史的新聞事件不停止報導就懲罰記者或媒體的做法。(中共元老、 國際記者聯盟)
  • 媒體所有權:允許媒體所有權私營化,或許可以首先從那些以高品質調查報導而聞名的出版物開始。(中共元老)
  • 新聞記者准入:允許記者,包括外國記者,進入中國所有地區,包括西藏和新疆;確保外國記者的簽證審批過程不會被用來懲罰那些對中國政府或中共領導人進行批評報導的個人或新聞機構。(國際筆會)
  • 網路審查:結束網路審查,允許中國使用者登錄全球社交媒體平臺和新聞媒體,以獲取有關政治、社會、宗教和人權話題的新聞與資訊;停止要求社交媒體供應商刪除使用者涉及公共利益話題的貼文和帳戶的做法;停止對使用VPN的技術和法律限制。(國際筆會、中共元老)
  • 法律標準:落實有關言論自由、資訊加密和監控的國際標準並採納聯合國各機構和專家們的相關建議;廢除諸如《網路安全法》之類國家立法中侵害言論自由和用戶隱私,或是違背了相關國際標準的規定。(國際記者聯盟、 中國人權捍衛者、國際筆會)

特別資源:

  • 《23位中共元老呼籲言論自由的公開信》(2010)
  • 《國際記者聯盟關於中國新聞自由的報告 ——中國緊握 : 扼殺媒體》(2016)
  • 國際筆會(PEN)報告 《被遮擋的鏡頭:外國記者在中國受到的限制》 (2016)
  • 國際筆會(PEN)報告《被禁止的資訊 :中國政府對社交媒體的管控》(2018)(英文)
  • 中國人權捍衛者 」年度報告(2017)(英文)

香港政府

  • 信守對內對外承諾:堅持《香港基本法》、《香港人權法案》以及香港已經加入的《公民及政治權力國際公約》(ICCPR)所賦予香港居民的資訊和言論自由權。其中包括對抗來自北京侵蝕,保護香港的自治地位和言論自由,阻止可能侵犯這些權利的有關國家安全立法。(國際記者聯盟、香港記者協會)
  • 攻擊事件:迅速徹底地調查所有報導的針對記者和媒體所有人的攻擊事件,並追究責任人,同時要定期提供有關調查狀況的最新資料。(國際筆會、國際媒體援助中心)
  • 公眾示威:確保香港員警受到充分訓練,瞭解在公共示威期間記者和抗議者的權利;同時保證記者在報導抗議活動時免受不當干擾。(國際筆會)
  • 透明度:確保政府官員、公務員和警方代表即時召開新聞發佈會而不是以閉門簡報的形式,向媒體公佈資訊並回答來自傳統和數位媒體記者的提問。(國際記者聯盟、香港記者協會)
  • 許可證發放與資訊自由:建立一個透明和獨立的新聞媒體許可證審批程序,制定《資訊自由法》。(國際筆會、國際媒體援助中心、 香港記者協會)

特別資源:

  • 《香港記者協會年度報告》(2017)
  • 《國際記者聯盟關於中國新聞自由的報告—中國緊握 : 扼殺媒體》(2016)
  • 國際筆會報告《威脅下的港口:香港新聞自由遭遇侵蝕》(2015) (英文)
  • 國際媒體援助中心報告《中國媒體審查的巨大陰影》(2013) (英文)

外國政府

  • 雙邊往來:在與中國官員,包括最高層官員的公開或私下會面中,要堅持提起新聞自由和網路自由問題。要強調言論自由這樣的普世權利同樣適用於中國;要指出某些針對外國公司的政策和法律的負面影響,以及中國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敦促他們釋放被囚禁的新聞記者和言論自由維權人士(在此查看名單);並特別強調因為有關健康、安全和貪腐等與民眾切身相關的話題遭到限制,而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自由之家、美國國會中國問題委員會、 國際筆會)
  • 對侵權行為做出反應:對所有涉及本國公民或新聞機構的侵犯媒體自由或言論自由的行為,做出迅捷反應並採取強而有力的外交行動。這些侵權行為包括中國實施的拘禁、針對新聞記者的暴力行為、對媒體採訪的限制、對網站的封鎖以及中國外交人員在國外對新聞自由的干預活動。(國際媒體援助中心)
  • 公民接觸:開拓與中國和香港民眾直接對話的管道。通過社交媒體貼文、公眾見面會和使館網站等方式直接向中國受眾傳達真實資訊和政策聲明。當你的國家領導人訪問中國時,要堅持不受阻撓的境外媒體採訪和不受過濾直接向中國媒體說話的權利。(自由之家、 國際筆會)
  • 針對性制裁:對那些涉及濫用職權侵害自由言論人士的中國官員實施針對性制裁,包括旅行禁令和財產凍結。很多國家已經立法採取此類行動。(自由之家)
  • 香港:監督香港政府對《公民及政治權力國際公約》(ICCPR)的執行情況,特別是在新聞自由方面;對中國政府施加壓力,停止所有干涉香港言論自由的活動,否則將是對《中英聯合聲明》的違背。(國際筆會、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
  • 跨國打壓:拒絕中國政府在你的國家打壓獨立媒體和不同意見的要求,拒絕遣返那些因行使國際認可的權利——包括言論自由權——而在中國可能面臨監禁和酷刑的難民。執行或修訂相關立法和法規,確保中國官方媒體在你的國家活動的透明度並保證獨立中文媒體的平等採訪機會。(國際媒體援助中心、自由之家)

特別資源:

  • “自由之家”報告《政治局的困境》(2015)(英文)
  • “自由之家”報告《摧毀民主》(2017)(英文)
  • “國際媒體援助中心”報告《中國媒體審查的巨大陰影》(2013) (英文)
  • “自由之家”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的證詞(2017)(英文)
  • 美國國會中國問題委員會年度報告(2017)
  • 國際筆會報告《被禁止的資訊:中國政府對社交媒體的管控》(2018)(英文)
  • 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報告(2016)(英文)

外國媒體

  • 編輯獨立性:保障編輯決策隔絕于商業考量;考慮在於中國政府單位簽訂的廣告和出資協定中加入仲裁條款或其他保護性條款,抵禦未來可能的壓力以保護新聞的完整性;進行週期性的獨立評估,以保證編輯決策不會受到政治或商業考量的不當影響。(國際筆會、國際媒體援助中心)
  • 支持新聞記者和機構同仁:為那些成為中國政府打壓目標的外國記者和他們的中國新聞助手提供實際的和道義的支援,打壓手段包括身體傷害、拒發簽證、拘押、騷擾和網路攻擊等等。當外國新聞媒體和他們的記者收到來自中國當局的壓力和騷擾時,為他們提供支持。(國際筆會)
  • 透明度:在可能的情況下,將中國當局對新聞自由施加的壓力和其他侵害公諸於眾,包括網路攻擊行為。要求提供新聞媒體公開流通方式和所有權結構,特別是那些海外中文媒體。(國際媒體援助中心)
  • 中國讀者:採取措施積極保證中國讀者在任何可能的時候都能讀到對他們具有重要性的新聞報導,無論報導主題是否敏感。措施包括,當外國新聞網站遭到遮罩時,通過翻譯以及與反新聞審查團體合作來提供新聞報導。(國際筆會)
  • 宣傳嵌入:考慮終止中國官方媒體——包括《中國日報》——將他們的內容嵌入國外主流媒體或網站的協議;如果繼續保留這樣的協議,則必須清楚標注其內容來自中國官方新聞機構,而非只是一般的付費廣告。

特別資源:

  • 國際筆會報告《被遮擋的鏡頭:外國記者在中國受到的限制》
  • “國際媒體援助中心”報告《中國媒體審查的巨大陰影》(2013) (英文)

科技公司

  • 如何對待政府要求:對於中國政府限制言論自由或是可能犧牲用戶隱私和安全的要求,要盡可能設法規避。制定一套綜合性的政策指導員工如何應付中國官方的要求。在處理中國政府獲取使用者資訊或刪除內容的要求時,遵從《聯合國關於商業和人權的指導原則》以及《全球網路倡議》提出的言論自由原則。(國際筆會、RDR)
  • 最佳操作實務:對公司產品和行為進行定期評定,以確定其在用戶言論自由和隱私方面的影響,並根據《全球網路倡議》對這些評定進行核查。拒絕參加中國的“世界互聯網大會”,除非它認可尊重相關國際標準,並且拒絕任何與國際標準不一致的網路管制方案。(國際筆會、RDR)
  • 透明度:用清楚和平易近人的方式,包括使用中文,將處理中國政府要求的政策和操作流程通知使用者——無論是刪除內容、限制手機應用程式或是交出使用者個人資訊。出版透明度報告,說明有關中國政府的要求和公司回應的數量、性質和法律依據。(RDR)
  • 法律挑戰:回絕那些不合法或為所欲為的審查或獲取使用者資訊的要求,包括那些通過中國的法院提出的要求;關注那些可能影響你的服務使用者權利的擬議中的法律存在的潛在問題。(RDR)
  • 民間團體協作:支援民間團體和那些開發技術手段來規避言論審查或保護使用者資訊的機構和個人;開展與他們的合作,監督中國網路自由的動向並盡可能擴大用戶使用被屏蔽的社交媒體平臺的機會。(國際筆會)
  • 跨國干涉:確保中國執法部門強加的各種資訊限制不會影響到其他市場,或是限制其他國家民眾的資訊與言論自由,包括其他國家說中文的民眾。

特別資源:

  • 數位權利評級(RDR)——企業問責指數(2017)(英文)
  • 國際筆會報告《被禁止的資訊:中國政府對社交媒體的管控》(2018)(英文)

捐贈人和慈善人士

  • 反制言論審查:支援開發和傳播翻牆軟體來協助中國使用者登錄被屏蔽網站的團隊,包括手機用戶。考慮創建一個應急基金,可以在發生危機或政治動盪,而大量中國民眾尋求未經審查資訊的需求量激增的時候迅速啟動。(自由之家、國際媒體援助中心)
  • 調查性報導:為中國和其他國家記者從事政治敏感的公共利益主題的調查報導提供資金,確保政治壓力、資金困難和經濟原因不會妨礙那些重要且切中要害的報導被公諸於世。除了這些中國國內事件的調查報導,還要為揭露中共在海外施展影響力的活動提供支持。
  • 海外中文媒體:支持獨立的和有批判精神的海外中文媒體,支持中國境外其他向國內外讀者、觀眾和網路使用者提供未經審查資訊和多元化政治分析的努力。這樣的支援可以採取的方式包括培訓、網路安全保障或其他形式的能力培養,這些方式通常都是向各國國內獨立媒體提供的。確保這些媒體符合針對中國境內新聞自由的資助要求,或是考慮為這些媒體分配專項資源。(國際媒體援助中心)
  • 提高公眾認知度:支持有關的研究和推廣活動,讓中國民眾瞭解審查和監控機關、被監禁的新聞記者和網路維權人士、中共政權的總體人權記錄以及民主體制的運作方式。目前的研究和調查已經說明,網民對言論審查的瞭解提升經常會伴隨有更加強烈的動力去獲取未經審查的資訊、救助被囚禁的維權人士或是採取措施保護私人通訊安全。(自由之家)
  • 香港:支持民間團體和獨立媒體在香港的活動,捍衛和加強這個地區的新聞自由,監督有關事態發展,通過法律體系挑戰侵害新聞自由的行為,報告那些可能在與北京關係密切的媒體上引發自我審查的政治敏感話題。(國際筆會)

特別資源:

  • “自由之家”報告《政治局的困境》(2015)(英文)
  • “國際媒體援助中心”報告《中國媒體審查的巨大陰影》(2013) (英文)
  • “國際筆會”報告《被遮擋的鏡頭:外國記者在中國受到的限制》
  • “民主基金會”報告《銳實力:威權影響力的崛起》(2017)(英文)

教育機構和高等院校

  • 課程設置:在講授有關現代中國課程時,添加討論有關媒體和網路體系的章節,這對中國的經濟和政治發展至關重要。提供閱讀材料、相關資源和記錄,讓學生瞭解對言論自由進行限制的含義。在有關國際關係課程中,提供有關中共在海外施展影響的內容,尤其它們是如何使用經濟實力和手段來達到政治性言論審查目標。
  • 校際合作:各大學領導人應定期召開會議,商討具體合作並制定共同作業程式和最佳實務規範,以應對北京方面對美國校園的言論自由形成的挑戰。需要考量的主題包括捍衛學術自由、回應針對教師和學生的霸淩行為——因為他們表達了與黨的路線不一致的觀點、中國政府對海外中國學生的監控和威脅、孔子學院、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中國事務)
  • 孔子學院與課堂:按照全美學者協會(NAS)和美國大學教授協會的建議,承辦孔子學院和孔子講堂項目的教育機構,應該考慮關閉這些項目並且為中文教學項目尋求其他替代資金。那些繼續保留這些由北京提供資助的項目的學院或學區,應該推動在增加透明度、單獨預算等方面的改革,確保在招聘師資是遵從無歧視政策,並採取步驟——包括重新商談合約——來減少這些項目在言論自由和民主標準方面的負面影響。(全美學者協會)

特別資源:

  • 《中國事務政策簡報》(2017)(英文)
  • 全國學者協會報告《中國包辦:美國高校中的孔子學院與軟實力》(英文)

Be the first to know what's happening.

Join the Freedom House weekly newsletter

Subscribe

Footer Main Menu

  • Our Issues
  • Countries
  • Policy Recommendations
  • Explore the Map
  • Donate
  • News & Perspectives
  • Reports
  • Events
  • About
  • Careers

Address

1850 M St. NW Floor 11
Washington, DC 20036

(202) 296-5101

General Inquiries

[email protected]

Press & Media

[email protected]

Footer Social Menu

Follow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Footer

  • Manage Subscriptions
  • Contac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ent Permissions
  • Site Map
@2023 Freedom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