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Media Bulletin
2023
美APEC峰會期間現抗議潮,二胡翁被判入獄,學術自由受嚴重限制
本期內容:海外港人在美APEC峰會期間抗議,年邁二胡演奏家和留學日本港女大生被判刑入獄,金融峰會媒體採訪受限,美國議員推動制裁港官員新法案。
每月一圖:海外港人於美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會外抗議
11 月中旬,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期間,香港民主委員會執行總監郭鳳儀率領並參加了一場聲援香港自由的抗議遊行,一名美國記者對她進行了采訪 。郭鳳儀是數百名對中國侵犯人權行為抱有強烈不滿的活動家之一。在抗議過程中,多位活動人士遭到了揮舞中國五星紅旗的親共示威者圍攻,試圖通過威脅和恐嚇手段壓制他們的抗議行動。在某些極端情況下,他們甚至遭到了身體襲擊。圖片來源:@hkdc_us/X.
本期焦點:
- 金融峰會的媒體採訪遭限制
- YouTube拒絕官方對內容下架的要求
- 筆友義工以寫信溫暖獄中人
- 美國議員推動制裁港官員新法案
- 香港《立場新聞》煽動叛亂案判決推遲
新聞自由
- 金融峰會限制媒體採訪: 11 月6 日至8 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的中央銀行)舉辦了第二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儘管香港現正面臨經濟困難和政治打壓,但該峰會仍吸引了全球各大銀行的高階主管。香港記者協會於11 月 14 日針對峰會參與者的採訪管道受到極大限制表示擔憂。這個著名的新聞工作者組織對外表示,記者們被安排在一個單獨的樓層,他們可以透過直播觀看演講,但不能直接採訪與會者,此舉是對新聞自由的「嚴重打擊」。
網絡自由
- Google拒絕刪除黎智英紀錄片的要求:Google上月公佈的一份透明度報告顯示,香港警方曾於2023 年 4 月要求其影片分享平台 YouTube 下架一部關於黎智英的紀錄片。 這部名為《香港人》(The Hong Konger)的影片由美國阿克頓學院(Acton Institute)製作,自 4 月以來已累積了超過 280 萬次觀看數。據報導,警方要求刪除五段與該片相關的剪輯影片,聲稱這些影片具「煽動性內容」,但遭到該公司拒絕。Google的透明度報告顯示,香港警方對其平台內容的下架請求持續增加;2020 年下半年有 6 起,而 2023 年上半年則有 72 起。與中國不同,YouTube 在香港沒有被封鎖。
- 留學日本港女社群媒體「港獨」貼文遭判囚:11 月 3 日,一名法官判處 23 歲的袁靜婷兩個月監禁,原因是她在日本留學期間,在社群媒體上發表了批評中共和支持香港抗議者的貼文。袁靜婷因在2018年至2023年初期間發布的這些貼文而被依殖民時期的「煽動叛亂罪」起訴。
學術、藝術自由
- 針對學者的限制令、英國律師講座被取消,香港的學術自由正面臨明顯打壓: 10 月24 日,加拿大華裔學者何曉清(Rowena He)接到香港入境事務處通知,她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 )工作的簽證延長申請被拒,何自2019 年起任教的中大隨後通知她,她的職位已被終止。 曾在美國獲得獎學金的何曉清是政治學教授,專門研究1989年天安門廣場抗議、屠殺及其後果。 她的案件被視為香港學術自由日益受到限制的最新例證,尤其是在社會科學領域。 這些限制以及日益惡化的政治環境已迫使數百名學者離開香港,導致2022年的學界離職率創下新高。最近,一位英國大律師原定於11月17日在香港大學舉行的一場發表演講因「不可預見的情況」被取消,該講座的主講人是名英國律師,他曾代表被囚媒體大亨黎智英進行辯護,但遭到了香港政府的禁止。
- 二胡翁演奏《願榮光歸香港》被判刑:10 月24 日,一位名叫李解新的年長二胡演奏家因在公開場合演奏抗議歌曲《願榮光歸香港》而被判處30天監禁;李解新因無證演奏和籌款而被定罪,但法官在判決中承認他的行為相當於「軟性抵抗」,間接認定了此判決隱含的政治色彩。
抗爭行動特寫
- 義工開展筆友計劃給囚犯寫信和處理信件:在11月6日,《集誌社》 —— 一個由現已流離失所的香港媒體工作者們經營的數字雜志,發表了一篇深度的特寫報道。這篇報道詳細地介紹了一位年輕女性如何自願地給香港許多政治犯寫信並探訪他們。除了自己親自與囚犯溝通外,她還協調處理、轉交其他人給囚犯的問候信件,每天至少需要花費兩個小時來完成這項任務,並成功地打破了囚犯所經歷的社交孤立,讓他們感到世界並未遺忘他們。
- 美國議員推動新法案擬制裁香港法官與檢察官:11月初,美國兩黨參議員提出了一項立法草案,要求美國總統在法案通過後180日內,對49名香港司法人員與官員是否侵犯了人權,是否應予以制裁做出解釋。眾議院和參議院提出了兩個版本的立法,並將 49 人列為要求審查的對象。
- 受制裁的香港行政長官被要求排除後,避開出席APEC峰會:香港政府10月31日宣佈受到美國制裁的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John Lee)「由於日程事宜」不參加這次APEC峰會。此前,李因其參與執行《國家安全法》以及隨後對抗議者和記者的鎮壓行動,於2020年受到了美國政府的制裁。對此,香港的一些活動人士和維權組織曾公開呼籲美國政府不要向李發出邀請或簽發簽證。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卻在推動美國政府將他納入邀請名單中。截至目前,美國政府是否已經向李發出了邀請尚不清楚。然而,考慮到如果李被美國拒絕可能會引發公眾的羞辱感,也可能加劇中美之間已經緊張的關系,香港政府可能已經決定派出一名候補成員來代替李。
持續監察事項:
- 香港《立場新聞》煽動叛亂案判決: 11 月 15 日,一名地方法院法官延後了對《立場新聞》煽動叛亂案的判決,以等待上級法院的裁決。本案的最終結論可能取決於香港法院是否遵循英國樞密院的判決。 英國樞密院是一個由法官組成的小組,其判決通常為英美法系的司法管轄區提供指導。在「千里達及托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一案,英國樞密院裁定煽動叛亂罪「必須包括具有煽動暴力或動亂的意圖」。請關注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此案的裁決與其對立場一案判決的影響,以及其它涉及非暴力言論的「煽動」指控。
- 《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10月25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新的一份施政報告發表談話中表示,計劃在明年完成涉及國家安全的《基本法》二十三條的本地立法工作。香港政府指出,他們將在2024年之前完成另一項涉及國家安全的立法工作——香港《基本法》二十三條的立法,以配合實施北京於 2020 年通過的《國家安全法》。然而,這並不是香港政府首次嘗試引入此類立法。早在2003年,政府就曾嘗試推行這一立法,但在50多萬香港市民走上街頭抗議後,政府最終決定放棄了這一計劃。請關注該立法是否真的會出台,以及其條款是否會進一步擴大對公民社會、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的限制,使其超出目前《國家安全法》和殖民時代煽動叛亂法所施加的限制。
《香港傳媒快報》係電子月刊,總結同分析香港新聞自由嘅每月概況。
Freedom House Needs Your Support
Freedom House’s work was severely impacted by the US freeze on foreign aid earlier this year. Thanks to supporters like you, our efforts to expand and defend freedom continue. We need your support today to help sustain our work in 2026 and beyond. Donat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