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快報:「十九大」前的言論審查、取締VPN、監控措施升級(Issue 121, Traditional Chinese)
本期看點:中共「十九大」 前的言論審查、監控措施的升級、中國言論限制正擴及劍橋、義大利和加州。
本月圖片:被關押的撐傘者們
這幅由變態辣椒創作的漫畫,反映了26歲的周永康、24歲的羅冠聰和20歲的黃之鋒,在8月17日分別被判處入獄7、8和6個月。這三人領導了香港2014年的雨傘運動。黃色雨傘是這一系列爭取民主示威活動的象徵。此次判決讓人生疑的合法性和明顯的政治動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並且在香港引起了由這三人的支持者組織的抗議行動。
圖片來源:自由亞洲電臺
本期標題
新聞報導:
- 中國政府採取新措施,填補網路言論審查漏洞
- 監控措施升級:實名登記、新疆的間諜軟體、人臉識別
- 面對中共無所不在的言論審查,網民仍紀念劉曉波
- 香港:記者出庭受審、BBC新聞被取代、颱風報導受限制
- 中國之外:學術自我審查、義大利扣押維吾爾維權人士、加州人權決議擱淺
本期分析:日益臨近十九大 資訊管控創新高
作者:薩拉·庫克 (Sarah Cook)
下個月,中國領導人將齊聚北京參加中國政治日程上最重要的一個會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屆時將宣佈這個國家最重要的決策機構——政治局常委——的新成員名單,其中包括可能在2022年接替習近平的人選。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選出現在名單上,那麼人們將普遍推測習近平會試圖打破慣例並尋求第三個任期。
中國最高層官員的任何會議都會使政府強化資訊管控,而隨著這一尤為重要的黨代會的臨近,各種限制措施達到了一個新境界。那些分享禁聞、揭露濫用權力和發表逆耳言論的人將會面臨額外的危險。
在過去幾個月,眾多地方政府的網站一直在強調十九大的重要性,稱之為公安機關「貫穿全年工作的主線」。為了籌備這個會議和確保「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自7月以來公安部門和網路管理部門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會議和調研。
儘管十九大將在北京召開,但是資訊管控,無論是對互聯網還是其他媒體,卻是全國範圍的。遠至新疆、吉林、貴州和四川等省區,政府都採取了各種措施來監控網路媒體、訪民、被查禁的法輪功信仰團體成員和其他潛在的政治異見人士或維權人士。
在其他的新措施中,當局在網路應用商店裡取締了VPN以限制使用者獲取未經審查的內容、調查了主要社交媒體網站在審查「不良言論」方面的表現,並且採取新措施,在10月1日之前強制實行網路實名制。
8月3日,由公安部主持,各網路資料中心和雲端服務公司舉行一個了全國範圍的演習,旨在「為黨的十九大召開打造網路安全」。據稱,網路資料中心被要求演習迅速關閉包含有害內容的網站,並向警方舉報網站所有者。儘管公安部沒有公開這次演習,但是很多網路服務商通知了他們的客戶可能出現的服務中斷,而媒體報導也顯示,某些公司的網站確實出現了暫時性關閉。
上周,9月7日,中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CAC)發佈了一套新的《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將於10月8日生效。這些規定強調在類似騰訊微信這樣的社交媒體平臺上群主和資訊服務提供者的責任,從而強化執行官方對資訊內容的限制,並應將違規者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那些未能遵守「管理規定」的群主和資訊服務提供者自己也面臨被懲處的危險。即便沒有這些新的法規,8月中旬,雲南省也有一位人士因為在微信發文嘲諷習近平而被判處行政拘留五天。
在互聯網之外的領域,儘管對很多中國異見人士而言,這樣的騷擾和嚴密監控早已是家常便飯,但各類維權人士、律師和那些在重要政治活動前後通常受到限制的人士還是已經感受到了壓力。若干維權人士反映他們在前往香港時遇到了困難,其中包括著名的女權活動人士武嶸嶸。她原本計畫自9月1日起在香港大學開始攻讀碩士學位。更加令人不安的是人權律師高智晟在8月13日又遭拘留,他在過去的監禁中一直受到酷刑虐待。
隨著會期臨近,那些唱反調的人士很可能「被度假」到北京以外的其他地方。北京的民主活動人士查建國告訴自由亞洲電臺,在8月底國保人員已經開始「問我在十九大期間想去哪裡度假」。而那些因政治性指控被審判的人士,如博客作者吳淦和律師江天勇等人,或許會在會議開始前被宣佈刑期。
大批普通的互聯網用戶和網站所有者將會因為新規定而面臨潛在危險,包括有針對性的言論審查、拘捕和犯罪指控。這些新規定很可能將使得今年會議的籌備不同於以往。中共2017年所採取的法律、技術和行政的管制手段力度明顯比領導人換屆的2012年大。這些管制手段在會議結束後還將長期存在。
當局為了確保一場精心編排的領導層重新洗牌會議而採取的極端措施,反映了這個政權的不安全感和獨裁領導人明顯的孤立狀態:在這個國家正經歷近年來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時,大多數的中國居民不僅不能參加會議,甚至連試圖在網路上發表意見也有惹禍上身的危險。
萨拉∙库克(Sarah Cook)是自由之家东亚资深研究分析员,《中国媒体快报》负责人。Cheryl Yu亦为本篇文章的研究提供了协助。另一个版本的文章已在2017年9月14日发表于《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中國政府採取新措施,填補網路言論審查漏洞
藉由2016年通過並於今年6月1日生效的《網路安全法》,中國政府正在試圖填補它的網路言論審查機構尚存的漏洞。採取的手段包括一系列管制規範、調查處理和中斷主要網路服務商的服務。
- 取締VPN:7月29日,蘋果公司從它在中國的線上商店裡悄悄地撤下了十幾種VPN應用程式。這家公司在TechCrunch網站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解釋了工信部要求它「在中國下架一些不符合新規定的VPN應用程式」。國際社會批評蘋果公司屈服於北京的壓力而沒有像在其他國家那樣進行抵制。在8月,網信辦還責令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在它的店鋪中下架非法的VPN應用程式。據稱,一些豪華酒店,像北京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在官方責令取締之後已經停止提供VPN服務。工信部在1月宣佈了展開一項為期14個月的行動,清理非法網路連結。這一行動將會明顯地削減VPN服務,尤其對中國的普通用戶。
- 查處社交媒體平臺:8月11日,「網信辦」宣佈它正在調查三家違反新的《網路安全法》的網站。騰訊微信、新浪微博和百度貼吧都被指責存在「有用戶傳播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的資訊」,包括發佈涉及謠言、色情和暴力內容的帖子。「網信辦」宣稱,他們是通過用戶舉報獲知這些違法行為,並提供了一個24小時熱線以鼓勵更多的舉報。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員費格斯·萊恩(Fergus Ryan)說,通過鎖定調查最大的幾家網站,「網信辦」向那些小公司傳遞了一個資訊:「他們必須嚴肅對待新的《網路安全法》。」
- WhatsApp應用程式被封殺:7月18日,WhatsApp服務在中國被完全中斷。第二天恢復部份服務後,到目前為止似乎已經全部恢復正常,但是分析人士懷疑這次中斷是一項計畫的一個步驟,旨在將使用者轉移至微信。在微信平臺上使用者的資訊和活動能夠受到監控和審查。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的技術特徵是點對點加密。
監控措施升級:實名登記、新疆的間諜軟體、人臉識別
在監控政策和技術方面出現的新趨勢,反映在中國日益無孔不入的資訊管控。由於缺乏足夠的隱私保護,這些新變化將大大增加權力濫用的可能性,包括拘捕和懲罰那些發表和平的宗教和政治觀點的人。這些人的觀點為中共所不容。
- 實名登記:8月25日,「網信辦」宣佈了將於10月1日生效的新法規,要求線上評論必須進行實名登記。為此,使用者可能必須掃描他們的身份證件。「網信辦」還要求在BBS論壇上進行實名登記。中央政府為實施實名登記已經進行了數年的努力,但這次的新法規有2016年通過的《網路安全法》作為法律依據。
- 新疆的間諜軟體:7月10日,新疆居民獲知他們有10天的時間在他們的手機上安裝監控應用程式「淨網」。那些在檢查站被發現沒有安裝「淨網」的人將被處以最高10天的拘留。到7月17日,已經有些照片在推特上流傳,顯示員警在新疆的檢查站核查手機上是否安裝了這個應用程式。當局宣稱,這個間諜軟體是反恐行動的一部分,但是隨即便出現了有人因談話內容被監控而遭到拘留。自由亞洲電臺7月13日報導,同在一個微信群的10名哈薩克婦女,在安裝這個應用程式之後不久,就因討論移民去哈薩克而遭到拘留。
- 人臉識別:現在河南南陽的航空旅客無需掃描登機證,只需進行面部掃描即可登機。這個由百度提供的人臉識別軟體,估計將會推廣到全國各地的機場。在杭州,肯德基旗下的一家新餐廳在全球首推「微笑付款」( Smile to Pay)服務,而深圳街邊的大螢幕則告知「人臉識別智慧抓拍行人闖紅燈」。隨著在全國各地數億隻監控錄影機的安裝,根據公安部2015年的一份檔案,政府計畫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建立一個「無處不在的,完全聯網的,永不掉線的和完全可控的」系統來監控它的居民。
面對中共無所不在的言論審查,網民仍紀念劉曉波
中國唯一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民主宣導者劉曉波在7月13日因晚期肝癌併發症逝世。從2009年起,他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而入獄服刑。儘管他於6月26日獲准保外就醫,他的對外通訊一直受到限制。
言論審查機構在劉曉波逝世後高速運轉,試圖限制消息的擴散、限制劉曉波照片、言論和著作的流傳,並且限制他人紀念劉曉波。中國數字時代監測到在新浪微博上有八個相關搜索關鍵字被封鎖,還有六個關鍵字不能出現在帖子裡,包括「我沒有敵人」、 「蠟燭」和「安息」。蠟燭表情符號也不能使用。多倫多大學的公民實驗室報導,與劉曉波有關的關鍵字和圖像不僅在微信朋友圈,而且在微信的群聊和私信中都被封鎖。公民實驗室在以往沒有監測到圖像在私信中被封鎖,這顯示了言論審查到達了一個新的境界。
同時,中國官方媒體還針對外國聽眾在劉曉波事件上展開宣傳,並將這些宣傳放置在推特和YouTube等在中國被封鎖的社交媒體上。在面向國內的媒體上幾乎沒有任何報導:瀋陽司法局在它的網站上發佈了一個簡短的聲明,而央視一套只是播放了一個宣傳短片。與此相反,有關劉曉波逝世和匆忙海葬的報導充斥了《環球時報》英文版,中國環球電視網北美分台(CGTN America, 中央電視臺下屬)還在其推特帳號上發佈了劉曉波逝世的新聞。劉曉波的大哥劉小光出現在香港電視上,感謝中共所提供的醫療救護和在劉曉波逝世兩天後安排葬禮。
8月18日,由於北京方面受到日益強大的國際壓力要求公佈劉曉波遺孀劉霞的下落,一段她的影片出現在YouTube上。在這段影片中,她說她正在「另一個地方休息」,並請大家給她獨自哀悼的時間,而與她關係密切的朋友們則說這段聲明似乎是被迫而為。劉霞自2010年以來一直遭到非法軟禁,不過被允許在她的丈夫保外就醫期間前往陪護並參加了葬禮。香港活動人士呂思清(Frank Lu Siqing)在9月2日與劉霞通了電話,說她已經回到北京,但依然極度抑鬱和悲慟。她顯然還處在軟禁之中。
儘管官方力圖壓制有關討論,中國網民和活動人士依然繼續悼念劉曉波並呼籲釋放他的妻子。很多人將北京7月13日遭遇的那場暴風雨解釋為一個富有寓意的隱喻。在網路世界之外,有兩人因搜集整理讚頌劉曉波的詩集而在廣州遭到刑事拘留。外界觀察人士認為,對劉曉波實行海葬是為了防止他的支持者拜謁他的墓地,而北京維權人士胡佳說「實際上整個大海都成了我們可以接近他的地方」。在廣州和福建有追悼者因在海邊舉行悼念活動被拘留,而世界各地的人們在海邊擺放空椅子,暗指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上那把屬於劉曉波的空椅子。香港是中國唯一允許可以公開紀念劉曉波的城市,有一次紀念集會有大約1,500人參加。
儘管外國政府在劉曉波待遇問題上對北京的譴責一直相對軟弱無力,且中國政府試圖將他從公眾記憶中抹去,但是民間對劉曉波逝世的反響以及持續呼籲釋放劉霞都表達了人們對他的長久紀念。
香港:記者出庭受審、BBC新聞被取代、颱風報導受限制
8月17日,一名香港法官在一項判決中判處黃之鋒和另外兩名雨傘運動領導人入獄服刑,而輿論普遍認為這一判決破壞了香港的法治和公民自由。不過,這起眾人矚目的案件只不過是最近若干威脅香港言論自由事件中的一起而已。以下事件正應驗了香港記者協會年度報告中記錄的更廣泛的趨勢,這篇發表於7月的報告題為《一國圍城》(Two Systems Under Siege)。
- 實習記者被控藐視法庭:香港獨立媒體網(In-Media)的前實習記者麥盈湘(Mak Ying-sheung)8月10日出庭為自己辯護,她被控2014年11月在旺角的一次抗議活動中未能服從法庭的清場命令。當時,她的記者證還在辦理過程中,她遭到拘捕時正打算幫跌倒在眼前的黃之鋒站起來。在審判中,檢方播放了一段有人呼喊口號的視頻並聲稱那人就是麥盈湘。她對此予以否認。她還被問到「In-Media」代表「香港獨立媒體」,是否意味著支持香港獨立於中國大陸。麥盈湘解釋說「獨立」僅指這家媒體機構自身而言。保護記者委員會將此案稱為針對麥盈湘的「合法騷擾」,並要求檢方撤銷所有指控。
- BBC廣播被中國官媒取代:9月4日,在香港電臺第6台(AM675)24小時播出的BBC國際台節目被香港電臺(RTHK)用央廣主要是普通話的「香港之聲」取代。BBC自1978年以來一直在香港電臺廣播。BBC國際台將只能在晚11點至早7點在香港電臺第4台和一個調頻頻道播出。由香港政府運營的香港電臺的一名發言人說,進行這一變動是為了「加強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文化交流」。但是,香港筆會則表示擔心這一變動會將「披著新聞外衣的宣傳強加給香港」。
- 颱風過後媒體受限制:8月26日,四名香港記者在鄰近的同為特別行政區的澳門邊界被禁止入境。他們試圖去報導颱風天鴿過後的清理工作。邊境工作人員要求他們在一份通知書上簽字,承認根據《澳門內部保安綱要法》,對「內部保安的穩定構成威脅」。近年來,據稱還有其他香港記者被禁止入境澳門。當地的和國際的新聞自由組織——包括香港記者協會(Hong Kong Journalists Association)、香港外國記者會(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of Hong Kong)以及澳門葡英傳媒協會(Macau Portuguese and English Press Association)——都發表聲明質疑最近發生的事件。於此同時,有至少五家澳門媒體機構試圖對颱風後果的報導進行「規範」,命令他們的員工要「報導更多好人好事,向社會積極散播正能量,少向政府特別是最高負責人問責」。這些命令呼應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號召在中國媒體上推廣「正能量」,並且讓人想起大陸經常向媒體下達的宣傳指示。
中國之外:學術自我審查、義大利扣押維吾爾維權人士、加州人權決議擱淺
- 劍橋大學出版社向言論審查折腰:8月18日,世界上最大的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CUP)遵照中國政府的指示,從頂尖的中國研究刊物《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的中國網站上撤下了315篇文章。面對國際學術界的怒火,劍橋大學出版社在8月21日恢復了被撤下的文章,但是這一插曲引起了人們對北京在海內外廣泛干涉學術自由行動的關注。《中國季刊》編輯蒂姆·普林格爾(Tim Pringle)說,劍橋出版社決定撤下文章前沒有得到《中國季刊》的同意。同樣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亞洲研究》(Journal of Asian Studies)也收到一份類似的通知,要求刪除94篇文章和書評,但是被他們拒絕了。第三份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出版物《美國政治學評論》(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也據稱被要求刪除27篇書評。在這些案例中,針對的內容主要是有關西藏、文革、新疆、法輪功和1989年天安門抗議,但是所選擇的文章似乎相當草率,顯然是根據標題的敏感關鍵字,而忽略了其他一些在內容上也同樣敏感的作品。
- 萬達收斂在好萊塢投資:房地產和媒體大亨王健林曾計畫征服全球電影產業。但是他的公司,大連萬達集團在7月宣佈將出售它旗下的青島東方影都,價值73億美元。影都在2013年開張,當時有若干好萊塢明星前往助興,但是這座影視拍攝基地至今沒有完工,也沒能吸引任何美國或中國的製片人。持續數年在美國的瘋狂收購——包括AMC院線和傳奇影業(Legendary Entertainment)——之後,這一售出意味著萬達正在失去它在好萊塢的立足點。王健林的商業帝國最近以來一直因其負債驅動的海外投資而受到中央政府日益嚴厲的監控。而它大肆炒作的電影《長城》,儘管有麥特·戴蒙這樣的國際演員陣容,今年年初在美國的票房仍遭遇慘敗。
- 中國學生在主權問題上對抗澳洲教師:今年,澳洲的高等教育機構經歷了數起中國學生表達政治憤慨的事件,其中包括8月份的兩次事件。他們感到中國的主權受到冒犯。在第一起事件中,由於一位講師使用了一幅將中國宣稱的某些領土劃為印度一部分的地圖,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的中國學生衝上社交媒體聲討。這個故事被貼在「悉尼留學生互助會」的微信公眾號上,題目是「氣憤!悉尼大學一印度老師PPT課件竟現‘分裂中國’地圖!請立即更換,絕不能忍!」 雪梨大學代表這位教師發表了一份道歉信。幾天之後,紐卡索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一位教師成為了攻擊目標,因為他使用了透明國際組織的一份報告,此報告將中國、台灣和香港分開列為獨立的單位。中國學生秘密錄製了與這位教師的一次會見,在錄影中他們說:「我們中國學生在課堂裡占了三分之一。你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這位教師回答說:「如果你們覺得因此受冒犯,那只是你們個人的觀點。」這段錄影被中文版《今日澳洲》(Sydney Today)發佈在YouTube上。紐卡索大學為這名教師進行了辯護,並對中國學生處理這件事情的方法表示失望。澳洲有關專家注意到,有些中國學生害怕如果他們表達了一些不同觀點會被他們的同胞向領館舉報。而很多中國學生無法融入其他非中國同學的狀況也被北京用來強化它的意識形態影響力。
- 義大利警方扣押維吾爾維權人士:7月26日,世界維吾爾人大會秘書長多里坤·艾沙(Dolkun Isa)在前往義大利參議院的途中遭到員警阻攔。他原本要去參加一個由義大利非暴力激進黨和無代表國家和民族組織聯合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並發表談話。經過義大利警方採集指紋、拍照和檢查證件,已經是德國公民的多里坤·艾沙在四個多小時之後被釋放。當艾沙問那些警官他為何遭到拘留時,他們告訴他這是因中國方面的請求。中國已經對艾沙發出了國際刑警紅色通告(不是國際通緝令),但從未說明他究竟涉嫌哪些罪行。
- FBI因網路攻擊逮捕一名中國人:8月24日,FBI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逮捕了中國公民于平安(音,Yu Pingan)。于平安和其他兩名在中國的同謀根據《電腦欺詐與濫用法》被控對至少三家未具名美國公司進行網路入侵。據稱,這三人使用了Sakula(櫻花)惡意軟體,是2015年入侵聯邦政府人事管理局(OPM)所使用的同樣的軟體。那次入侵獲取了數百萬美國公民的機密身份資訊。如果于平安被發現為中國政府工作,他的行為就將違反2015年中國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歐巴馬達成的協議。該協議規定不得入侵對方公司以獲取智慧財產權或其他商業利益。
- 中國領事館施壓使加州停止人權決議案投票:8月29日,加州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一致批准了一項決議,譴責中共迫害法輪功信仰團體。兩天後,若干名州參眾議員都發表講話支持決議和那些在中國受迫害的人士。但是在9月1日,州參議院出人意料地投票將這份決議(SJR10)退回法規委員會,阻止該決議進入參議院全院表決。這一拖延似乎與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寫給加州立法機構成員的一系列信件有關。根據媒體報導,這些信件認為決議案的通過「將會嚴重傷害加利福尼亞州與中國的合作關係」,並「破壞加利福尼亞州與中國的友誼」,暗指加州與中國緊密的經濟聯繫,包括貿易、旅遊以及遍佈各個大學的大量中國學生。
本期良心犯:盧昱宇

盧昱宇原先是農民工,後來成為一名公民記者。2016年6月,他和女友李婷玉一起在雲南省遭到拘押。他們兩人一起記錄、整理和分享中國各地罷工和抗議的報告。8月3日,盧昱宇因「尋釁滋事罪」被判入獄四年。李婷玉在今年4月受審並最終獲得釋放。他們二人的判決書至今尚未公佈。
他們二人為了發現、追蹤和再現各種抗議事件的記錄和照片所付出的努力令人欽佩,而且需要具備細膩的方法才能在審查機構刪除之前去鑒別和捕捉這些內容。2015年,他們搜集了大約3萬起抗議示威活動的資料,涉及土地糾紛、罷工和環境等問題。他們通過博客和社交媒體平臺在國內外分享了這些資訊,包括一個推特帳號「非新聞」(@Wickedonna)和一個Tumblr帳號,這是現存屈指可數的可以追蹤他們做過的事的途徑之一。他們的記錄被記者、研究人員和維權人士廣泛採納,尤其是因為政府自己不再公佈「群體事件」的統計資料。他們的工作為他們贏得了2016年由記者無國界組織頒發給公民記者的新聞自由獎。
盧昱宇的判決之所以顯得不同尋常是因為他的工作集中在記錄而不是維權行動或組織抗議,異見人士通常更加會因為這兩種形式而以「尋釁滋事罪」受到懲處。然而隨著網路言論審查升級和學術自由也日益受到嚴控的時刻,他的工作方式也難以「逍遙法外」了。
盧昱宇依然被拘押在雲南省大理市,他告訴律師們他遭受毆打和被剝奪睡眠。他的律師們說,他已經對判決提出上訴。
未來看點
十九大前將出現更多言論審查和拘禁:儘管已經加強了網路和媒體管控,在計畫於10月18日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前非常可能進一步強化對言論自由的限制。基於過往重大事件的經驗,需要關注審查機構指示媒體不得報導的題材範圍(包括公共衛生威脅);關注對重要維權人士的拘禁或逐出北京;關注言論審查手段的新變化,包括有針對性的關閉規模較小的網站或是封鎖分享政治敏感資訊的微信群。
Facebook試圖進入中國市場的最新努力: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之一,Facebook自2009年起在中國被封鎖。但是這家公司和它的創辦人近年來一直在與中國管理部門接觸,試圖找到途徑獲得這個國家高達6億的互聯網用戶。上個月,Facebook在中國發佈了一個新的照片共用應用程式Colorful Balloons,但是這個應用程式是通過一家當地公司發佈,並且不帶有Facebook的商標。9月8日,《華爾街日報》報導Facebook雇用了一名中國前政府官員和領英公司(這家公司遵守中國政府的言論審查要求)的行政主管來處理它與北京的關係。關注這個新應用程式的市場表現,尤其是在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應用程式屢遭中斷的情況下;關注Facebook公司計畫推出專門針對中國的其他新措施。
根據新《國歌法》對香港維權人士的懲處:9月1日通過了一部新法律,以無禮方式對待中國國歌者將被判處15日以下拘留。鑒於過去有支持民主的立法會議員因嘲弄國旗而受懲罰,以及香港球迷發誓無視新的法律,關注香港居民可能遭遇的抓捕與檢控。
行動起來!
For over 50 years, Freedom in the World has been widely used by policymakers, researchers, studen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vestors. Donate today to help us ensure the future of this vital re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