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快報 第117號,2016年11月 (Traditional Chinese)
這期報告的內容有:中共言論審查的全球影響力、網民對美國總統辯論會的反應,以及封鎖鎮壓烏崁村的新聞。
壓制對被判刑的人權律師的支持
這幅夏霖律師的照片9月22日被貼在新浪微博上,之前一天,法庭以詐騙罪判處夏霖12年徒刑。觀察者認為這是政治審判。與這幅照片相伴的文字描述了夏霖介入的一些案件,包括艾未未案和浦志強案。這段文字的結尾寫道,“今天,他被重刑12年!誰來為他鳴不平?”發佈這張照片的上海網友“胡南街”只有800左右粉絲,但是這條微博在大約八小時內被轉載2,618次,之後被刪除。
- 心甘情願的代理人把中共的言論審查帶向世界
- 對美國總統大選的報導限制、譏諷、以及網友反應
- 當局壓制有關烏坎鎮壓的新聞
- 審查的最新情況:重要網站被關或被禁,封鎖死人消息,刪除人權律師夏霖被重判的消息
- 泛民主政治人物、藝術家在香港及境外均面臨報復
- 駭客趨勢,美國互聯網受襲,外國媒體機構受到壓力,好萊塢看重賺錢
- 未來看點
特寫 : 心甘情願的代理人把中共的言論審查帶向世界

【圖片說明:有152年歷史的印度報紙《先驅日報》開始每週出版中共雲南省喉舌報之《雲南日報》的四頁夾頁,這是中國宣傳和審查繼續向境外延伸的許多近期例子之一。】
薩拉∙庫克
這篇文章也於2016年11月2日發表在《外交家》網站。
至少過去十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在中國境外持續擴大對媒體與資訊的控制。時而發生的境外審查事件與宣傳活動令人可以看到這個長期的過程是如何展開的。過去三個月裡就發生了多起這樣的事例。我們考察了九月以來二十多起此類事件以及這方面的媒體報導後發現,個體公民和非政府機構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推廣北京話語的活動中,有的是積極推動,有的則是被動讓步。
首先,給共產黨充當擴音喇叭的最重要的一組非政府參與者是民族主義情緒嚴重的中國網民,他們的言論間接地受到官方媒體引導,那些他們認為支援為共產黨所敵視的事業的香港人、臺灣人以及外國名人和品牌會因此受到經濟報復。例如,中國大陸網民挖出臺灣演員陳愛琳2014年在臉書上的發言,後者表示支援臺灣學生反對中國影響的太陽花運動,十月下旬,陳愛琳被從一部正在製作中的中國電影裡清除出去。中國網民指責在這部電影中擔任主演的陳愛琳支持台獨,他們會拒看這部電影。英國化妝品品牌露詩 (Lush) 這個月初受到了同樣攻擊,因為有報導說,這家公司支持過一個旨在消除圖伯特人權侵害的組織。一名網民寫道,“西藏分裂支持者,請滾出中國市場。”這也反映了很多中國網民的情緒和態度。
另一個影響力很大的群體是與中共保持密切關係的富有的中國企業家。他們越來越多地在中國境外投資媒體和電影工業。兩名最有影響的中國企業家王健林和馬雲最近宣佈與索尼影業以及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Amblin Partners 分別達成投資、製片以及發行協定。他們是否會利用新獲得的經濟實力貫徹傾向中共的內容改變,還有待觀察,但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親北京的媒體擁有人進行這樣的內容調正只是個時間問題。
最後,海外華人社群毫無掩蓋地表達親共立場。這包括澳大利亞華人團體舉辦歌頌毛澤東的音樂會,在加利福尼亞舉行的一個慶祝毛澤東長征的晚會,以及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一個反達賴喇嘛的抗議。今年九月,澳大利亞議員Sam Dastyari 因“收錢說話”醜聞而辭去參議院領導職位。他被指控收取與中共關係密切的華裔澳大利亞商人的政治獻金,作為交換,他公開支持中國在南海的立場。
但是,為中國政府充當代理人的並不限於華裔。不少外國政府、政客、國際組織、以及學術機構都出於不同原因而附和中共的立場。過去兩個月裡,明顯出於來自北京的壓力,泰國政府禁止香港活動人士、北京的批評者黃之鋒入境,印度當局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果阿邦期間拘留了幾十位支持藏人的抗議者,紐西蘭副總理取消了與香港資深民主人士李柱銘和陳方安生的會晤,與聯合國相關的國際民航組織拒絕為希望報導該組織年會的臺灣記者提供記者證。
言論自由宣導者和民主活動人士還對一系列其它事件提出了批評。這些事件儘管看不出來有來自北京的直接影響,但仍然在推動北京的口徑。這包括彭博新聞決定從網上撤除其2012年對習近平家人的財富報導,有152年歷史的印度報紙《先驅日報》開始每週出版中共雲南省喉舌報紙《雲南日報》的四頁夾頁,以及溫哥華市長在市政廳前戴紅領巾、升中國國旗這種明顯親共的舉動。
在面對這種由國家主導、極具滲透性的宣傳行動時,將宣傳偽裝成另一種同樣正當的想法,這令強調公開交流資訊與觀點的民主國家非常脆弱。同樣,跨國審查利用了民主國家儘量避免“冒犯”一個團體或社群的文明禮貌做法。但是,堅持透明、自由表達、自由結社的原則,常常便足以抵制北京將其願望強加到海外的企圖。
的確,在過去兩個月另外幾件值得注意的事件中,國際領導人和媒體成功地拒絕了自我審查的壓力、敢作敢當不懼批評、或報導了對於北京來說敏感的話題。斯洛伐克總統和50名捷克議員與達賴喇嘛會晤;米蘭政府頂住來自中國當局的抗議,向藏人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授予了榮譽公民稱號。印度聯邦政府證實達賴喇嘛有權在印度自由旅行,包括前往中國號稱有領土爭議的地區。九月,一個讀者眾多的澳大利亞新聞網站就中國酷刑、洗腦、以及摘取法輪功學員器官的暴行而發表了一篇由三部分組成的系列調查報導。與此同時,媒體和人權組織,以及世界多地的一些政治人物譴責了泰國和紐西蘭領導人對待香港民主人士的懦弱表現。
一些政策制訂者已經採取步驟,對北京日益增長的影響作出系統回應。16位美國議員出於對“外來宣傳以及對媒體的控制的憂慮”,九月份寫信敦促政府問責局考慮對外國投資進行更廣泛的審議。在澳大利亞,在Dastyari醜聞爆發後,在媒體調查顯示中國公司是本國政治中最大的外國獻金來源後,一些議員已經呼籲禁止外國政治獻金。這樣的捐贈目前是合法的。
這些政策建議突出了一個事實,即北京在全球資訊領域的影響常常依賴於赤裸裸的經濟壓力和好處。民主國家的個人和機構可以披露這種手段的操作過程,從而做出有效應對,預先制訂保護言論自由的規定,站出來捍衛本國的根本價值觀。
莎拉∙庫克是自由之家東亞資深研究分析員,《中國媒體快報》負責人。
廣播/新媒體 : 對美國總統大選的報導限制、譏諷、以及網民反應
看來中國政府在如何報導美國總統大選的問題上採取了雙軌策略,特別是在如何報導總統候選人辯論上,這反映了中國政府對美國大選會對普通大眾有怎樣的吸引力沒有把握。一方面,中國官媒突出這次大選季節中的醜聞成分,並由此譏諷美國民主制度,讚揚共產黨的一黨專制模式;另一方面,當局又限制對總統辯論的網上錄影直播,顯然擔心人們在網上對此展開熱烈討論。
在10月9日第二次總統辯論後,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大選再創底線新低度》的時評,稱美國政治是“鬧劇”,總統候選人辯論“怪誕”。共產黨喉舌《人民日報》所擁有的民族主義小報《環球時報》發表一系列文章,將美國民主形容為“腐爛”,候選人辯論“醜陋”,是一場“鬧劇”。中央電視臺的官方微博將辯論形容為拳擊比賽。香港大學中國傳媒項目的班志遠指出,儘管2016年的美國大選為中共官方話語提供了新鮮材料,這些醜化與中共長期以來的宣傳一脈相承。
即使如此,網上直播總統候選人辯論還是受到了嚴格控制。財新和網易這兩個流行網站本來設置了第一次候選人直播,但是政府監管人員在直播開始後不久就令其關閉。新浪網站獲准直播三次辯論(1, 2, 3),中國國內令人意外地可以觀看一些設在美國的中文新聞網站。在新浪微博平臺上播放的第一次美國總統候選人辯論吸引了45,000點贊和15,000條評論。但即使這個有限的開放也很快被關閉。第二次辯論被放置在一個不太起眼的網站,只獲得了667條評論,第三次辯論則索性被埋葬在微博裡。
對更廣大世界的有限接觸塑造了中國人對美國總統選舉的印象和感受。一位名叫游天龍的中國博士留學生主持了一個關於美國大選的播客,他告訴《紐約時報》說,“最大的誤解是很多中國人把《紙牌屋》當真。”“另一個誤解則來自于許多中國人多年來吸收的負面宣傳,即美國政治由金錢或大資本家控制,政治人物都是資本家的傀儡”等等。包括海外中國人在內的其他人則提供了不同的看法。現場出席了第二次辯論的唯一的華裔美國人是一位微生物學家,她逃離了中國的宗教迫害,她說她“很激動看到民主的中心過程”,她認為“哪個制度更好,不言而喻”。
這個選舉季節的早期,許多中國網民似乎認為唐納德∙川普是更吸引人的候選人,儘管他發表了許多有關中國的負面言論。但是皮尤研究中心10月初發表的民意調查顯示,更多中國人更喜歡希拉蕊∙克林頓(37%比22%)。其他人則取笑共產黨專制統治下這種對美國民主的熱烈討論。一位網友寫道,中國人討論美國總統候選人辯論猶如“一群太監討論做愛”。
廣播/新媒體 : 當局壓制有關烏坎鎮壓的新聞
在中國南方廣東省烏坎村發生第一次民主抗議五年後,今年9月,烏坎村民再次起事,大批頭戴盔甲、帶著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的防暴員警再次進村鎮壓。這次起事的原因與上次一樣:與共產黨官員有勾連的地產商剝削村民的公有土地。村民不滿的另一個原因是政府企圖抹黑民主當選的村長林祖鑾。他在全國電視上被迫認罪,並在6月被判處三年徒刑。與2011年相比,當局這次對新聞的封鎖更加全面和有效。
當局阻止了當地居民像2011年烏坎起事期間那樣,為前來報導這一衝突的國際媒體記者設置一個安全地點。外國記者很快被認出來並且加以驅逐,中國媒體不對烏坎抗議以及鎮壓進行報導,任何敢於公佈消息的人受到了威脅,官方媒體則對事件做了相當歪曲和誤導的報導。在官方媒體《南方日報》9月12日的一篇報導中,烏坎所在的汕尾市市長楊緒松這樣概括了官方的說法:“截至目前,烏坎村民提出的合法的、能解決的、該解決的土地問題,都已依法依規解決。”
當地官員針對武裝員警的到場發佈了有針對性的宣傳材料,中國傳媒項目的班志遠稱這種做法是“下作的欺騙手法”。在鎮壓前一天,當局向村裡派了一隊隊的清掃人員和宣傳人員,做出要幫助村民的樣子。但是仔細注意一下,在烏坎掃街的公安邊防總隊人員就是第二天對村民領頭人進行半夜抄家的人。他們將村民從被子裡拖起來,拘留了他們。
當局不僅嚴格限制資訊的傳播,而且還拘留了目前在美國政治庇護的烏坎活動人士莊烈宏的父親,逼他給兒子打電話,要求後者“不要在外面惹事”。莊烈宏2014年來到紐約避難,這次烏坎抗議開始後他數次前往紐約聯合國大廈外抗議。
儘管控制嚴密,一些新聞以及驚人的圖像還是傳到了國際觀眾中。香港《蘋果日報》登載了村民傳出來的錄影和照片,顯示被橡皮子彈打得多處受傷的抗議者,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血跡斑斑,或者一位八十歲的老人在街上被打昏迷、由村民抬到醫院的情景。另一方面,網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親身經歷,對官方歪曲的報導表示憤怒和不信任。“人在做天在看,”一位網友在官方微博有關抓捕13人消息下寫道,“我奶奶到底犯了什麼法?你們有必要淩晨四點就抓走?”
紙媒/新媒體 : 審查的最新情況:重要網站被關或被禁,封鎖死人消息,刪除人權律師夏霖被重判的消息
- 中國一個比較中性的公共辯論網站“共識網” (www.21ccom.net) 10月1日突然關閉,原因是“傳播錯誤思想”。共識網的關閉沒有任何前兆,關閉時也沒有做多少解釋。共識網一直是討論中國現狀和未來的一個熱門網站,使用者有學者、記者和官員,對中國的公共討論感興趣的外部觀察者也經常流覽。網站由一個中國公司經營,發言總是比較婉轉,外界不知道到底什麼原因導致網站關閉。網站創辦人周志興在微信上寫道,“當局希望我們關閉共識網…我們無奈,”法廣報導說。
- 商業化報紙網站被列入黑名單:10月11日,中國媒體管制人員發表一份通知,大大縮小了財新網站的發行管道。財新是一個很受尊重的多媒體財經網站。 通知暫停財新網“可供網站轉載新聞的新聞單位名單”資格兩個月,這意味著其他網站兩個月裡不許轉載財新網站的稿件。導致這個懲罰的直接原因好像是財新最近對政府發佈的律師管理新規定表示異議,儘管《中國數字時報》獲得的這份通知說財新網多次“違反新聞宣傳紀律”。這個懲罰很可能影響財新收入,因為網站的訪客數量將因此下降。另外,香港和大陸媒體報導說,以調查報導著稱的《京華時報》將被關閉,併入《北京晨報》,後者是《北京日報》屬下的一份報紙。這樣做的目標是逐步將商業化報紙歸入市級黨委的直接控制下。
- 審查限制對死亡事件的報導、夏霖律師宣判的報導: 一系列發給媒體的指令加上8月以來社交媒體審查的例子顯示中國政府的控制如何影響對生死事件的報導,如何限制維權人士被判刑所引發的討論。人口學者、作者易富賢說,他的數個社交帳戶八月被封。易富賢過去十年來記錄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9月13日的一個指令禁止報導甘肅一位極度貧困的母親殺了四個孩子後自己服毒自殺的事件。10月24日陝西一個村莊因為保管炸藥不當而導致爆炸,炸死至少14人,炸傷送醫一百多人,但是沒有一家中國媒體獨立報導這起事件。相反,媒體只許轉載新華社通稿,其中大部分內容講的都是政府救災工作。有關兩位知名維權人士的討論在社交媒體上被禁止。夏霖律師9月22日被判處12年徒刑後,新浪微博關於夏霖案的討論都遭到刪除。夏霖曾令代理過多位元知名異議人士。兩個星期後,新浪微博也封鎖了有關香港學生領袖黃之鋒被禁止入境泰國的討論。
香港 : 泛民主政治人物、藝術家在香港及境外均面臨報復
9月5日香港立法會選舉以來,氣氛一直緊張。58%的港人參加了投票,主張香港獨立的候選人取得了標誌性的勝利。在10月12日舉行的新立法議員宣誓就職儀式上,港獨派年輕當選議員利用這個機會譏笑中國大陸,反對它對香港的權威。其中一人用貶稱“支那中華人民共和國”,另一個則使用了“香港國”這種正式就職誓詞中沒有的說法。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起法律程序,決定這兩名新議員是否能夠被接納進入立法會。
另一方面,多名泛民政治人物、活動人士和藝術家在香港以及香港外遭到更多騷擾,也成為共產黨的“敵人”。這是藏人和法輪功活動人士長期以來受到的對待。
中國官媒和親中香港媒體對兩位今年入選立法會的年輕議員進行了大力抹黑,數千名親中人士被動員到立法會大樓外,叫駡主張港獨的議員是“走狗”。一組抗議者包圍了一名“香港自由媒體”的記者,短暫地搶走了他的相機,偷了他的存儲卡。
對香港泛民力量的敵視也延伸到了藝術中。描述2014年雨傘運動的記錄片《亂世備忘》據說無法在當地主要影院上映。9月中,歌星何韻詩的曲目被從大陸的音樂和錄影播放網站清除,包括大陸的iTunes 商店。
在其它案例中,對泛民活動人士的報復抵達了香港境外和中國境外。10月10日,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即“長毛”)被禁止進入澳門,並遭到拘押。此前五天,香港雨傘運動的領導者之一黃之鋒被禁止進入泰國。泰國政府顯然是聽從中國當局而這樣做的。泰國當局還嚴格規定黃之鋒在通過Skype 與泰國大學生對話時什麼可以說、什麼不可以說。10月底,紐西蘭副總理在最後一刻取消了與香港資深主流的民主派人物陳方安生以及李柱銘原定好的會晤,原因是出於“外交敏感”。這幾乎毫無疑問地指出中國對此會晤表示反對。
香港大學民意調查項目發現,這樣的新聞以及其它試圖破壞香港言論自由的做法大大削弱了公眾對媒體的信心。9月下旬對一千多名香港居民的調查顯示,對新媒體的滿意度只有百分之二十三,為1993年來最低;百分之四十九的人認為媒體在進行自我審查。
中國之外 : 駭客趨勢,美國互聯網受襲,外國媒體機構受到壓力,好萊塢看重賺錢
- 來自中國的商業駭客事件減少:網路安全專家表示,近來中國國家方面的商業駭客行為大幅度下降。網路安全公司Crowdstrike的共同創立者Dmitri Alperovitch 說,過去一年90%的降幅是“我們在這個領域30年來最大的成功”。 這一下降如此截然,如此超出預期之外,以至於另一家主要的網路安全提供商FireEye 不得不在8月裁員百分之十。這是否是美國司法部2014年公開指控五名中國軍方駭客的做法在起作用,還是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2015年9月簽署的一份網路安全協定在起作用,人們有一些不同看法。華盛頓“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專門研究網路安全政策的James A. Lewis認為,這個下降趨勢在兩國簽署協議前已經出現。他告訴《麻省理工學院評論》說,“這不是中國想遵守協定,在遵守協定。他們之所以遵守協議,是因為他們試圖將軍隊現代化,減少腐敗”。 雖然中國在商業方面的網路間諜活動在減少,但是專家說,中國當局一直在繼續進行更多有政治動機的駭客行動。
- 中國製造的器材與美國互聯網遭受的攻擊有關:10月16日,美國東海岸互聯網遭到攻擊,成千上萬人數小時無法使用諸如推特、Netflix、和亞馬遜這些網站。這次事故來源於對Dyn公司發動的大規模阻斷服務攻擊(DDOS)。該公司運營主幹互聯網基礎設施。進一步的調查顯示,大量中國製造、與互聯網接通的相機被劫持進行這次攻擊,儘管沒有跡象表明製造商是否在這次攻擊中扮演了任何蓄意的角色。
- 對外國記者的騷擾促進自我審查:9月22日,美國筆會發佈了長達3萬5千字有關外國媒體機構在中國的報告,勾畫出了後者所面臨的限制、記者所受到的騷擾、以及因為報導中國政府的禁區話題而可能遭到的報復。在有些外媒機構,這種壓力導致內部對政治敏感的話題進行更多篩選,其結果就是“報導柔性化”。報告發現,與以前相比,媒體機構會更加主動地進行自我審查,在有些情況下指示他們的中文版只集中在財經和商業上,避免可能敏感的政治內容。
- 中國觀眾將看到更多外國電影:中國對主演1997年電影《圖伯特七年》的美國演員布拉德∙皮特的封鎖顯然已經解除。有報導說,他將在11月中前往中國推廣二戰片《盟軍諜影》。當好萊塢導演和製片人尋求在世界第二大市場放映電影時,他們也越來越與中共的政治意向保持一致,包括對圖伯特的展示。據說這就是為什麼在最新的Marvel電影《奇異博士》中,神話人物“古一”被改成了由一位白人英國女演員扮演,而在原作中,古一是一名藏人男子。 電影編劇C. Robert Cargill 說,“如果你承認圖伯特是一個地方,他是個藏人,那麼你就有可能會讓10億人不高興。”對Marvel公司來說,好消息是《奇異博士》已經得到了在中國上映的日期,是2016年在中國放映的38部電影之一,比官方給的名額超過4部。不過中國官員聲稱,指標還有,一些外國電影可以劃分為“文化交流產品”。 一些觀察人士估計,兩國明年2月對美國電影進口的規定進行重新談判後,至2018年,會有更多美國電影被允許進入中國市場。但是這對全球觀眾來說未必是好事,一些觀察人士擔心好萊塢電影會變得越來越迎合中國審查者的要求。
未來看點
美國選舉報導以及審查: 美國大選11月8日舉行,注意官方媒體是否會報導投票情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審查中國線民的反應。如果希拉蕊獲勝的話,注意中國官媒是否會就川普指稱的投票作弊做文章,進一步污蔑美國民主。
中共六中全會對媒體的影響:10月27日,中共結束了每年四天的六中全會。媒體報導和官方通報都強調加強黨內紀律,並確定習近平的“核心”領導人地位。這是一個他的前任胡錦濤所沒有得到的稱號。注意六中全會對媒體以及自由表達的影響,包括對那些批評習近平或中共中央委員會的幹部是否會進行新的報復,對“核心”領導人是否會出現“個人崇拜”的成分。
假期期間的判刑:在美國以及其它西方國家,節假日季節正在到來。在中國,幾個著名的活動人士正在等待審判 - 特別是人權律師。注意中共是否會在感恩節和耶誕節期間對他們進行審判;假期期間很多外國記者和政治人物都會花更多時間與家人過節。過去一些年來,對一些重要異見人士的審判都發生在假期期間,如劉曉波、浦志強和郭飛雄,以減少國際反響。
For over 50 years, Freedom in the World has been widely used by policymakers, researchers, studen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vestors. Donate today to help us ensure the future of this vital re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