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選,北京影響擴大,監控新發現 (第 148 期 : 2020年11月號, Traditional Chinese)
本期內容:中國官方媒體和網民對美國大選的反應,北京全球媒體影響的得與失,在手機網路瀏覽器上的新的政治起訴和限制,《國安法》在如何削弱香港的學術自由

本月圖片:遊戲亂碼
這幅新發佈的非常風靡一時的電子遊戲《原神》的截圖表明,在這款遊戲的聊天功能,有對於香港相關的關鍵詞的審查。這圖片是由遊戲玩家橋本一馬(Kazuma Hashimoto)貼在中國境外的推特上的,並同時發佈聲明他將會抵制這款由中國公司米哈遊開發的應用程式。該片段被分享數千次,有近10萬次點閱,引發了在遊戲出版物上的幾篇文章,討論在遊戲上的中國的跨國審查(圖片來源: @JusticeKazzy)
新聞標題:
本期分析:北京全球媒體影響力運動的最新成敗
有些策略很有成效,但另一些策略卻引起了強烈反彈
作者:薩拉‧庫克 (Sarah Cook)
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共產黨(CCP)影響全球媒體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包括網路上。 然而,自2018年以來,這種努力變得更加厚顏無恥和具有侵略性,當中國政府轉向特別強制或狡詐的行為時,常常會引起對北京的抵制。
對過去兩個月的事態發展進行的一個分析提供了一些有關該政權在哪些方面正在獲得支持,在哪些地方適得其反以及未來幾個月需要注意的事情的見解。
北京的優勢
從十月份開始的揭露出來的情況表明,中國政府在三個領域已經建立了強大的據點,可以說是不斷增長,儘管有人對其影響或某些人採取的具體抵制行動表示關注。
首先,北京在企圖監測和控制國際數據流量方面取得了進展。聯合國有望在中國建立兩個數據中心:一個用於“全球地理空間知識”,另一個用於“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大數據”。研究人員克勞迪婭·羅塞特(Claudia Rossett)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已經簽署了意向備忘錄,並選擇了浙江省的兩個地點。因此,即使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或是將像華為這樣的中國公司排除在電信基礎設施之外,或是對其可能的監控提出擔憂,中國政府仍在利用其在聯合國的強大影響力來開發潛在的大規模獲得衛星訊息和世界各地數據流的渠道。該夥伴關係為北京的倡議增加了聯合國的合法性印章,並為該政權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根據其威權的願景更有效地制定技術標準,或監視國外的共產批判家。
第二,該政權正在加大對外國國內政治話語的干預。 9月22日,臉書宣布已經刪除了其平臺上的一些帳戶、頁面和群組網路,這些帳戶、頁面和群組都是源自中國,並針對東南亞國家,特別是菲律賓,採取了不真實的行為。這項運動在與中國有聯繫的帳戶中的其他努力中尤其突出,因為許多活動超出了其一般對與中國有關的內容的關注,例如在香港發生的事件或菲律賓與中國的領土爭端,(發展到)以當地居民為目標,及向他們傳播用菲律賓語和英語撰寫的有利於或不利於國內政治人物的資料,例如,宣傳總統羅德里戈·杜特蒂並批評獨立新聞機構Rappler。此外,與最近被取締的類似活動中的許多帳戶相比,這些帳戶似乎獲得了更大的吸引力,吸引了超過13萬名追蹤者和數以百萬計的互動。有幾個因素可能促成了這一成功,包括臉書在菲律賓的廣泛使用、兩極分化的政治格局,以及中國官方媒體與總統通訊團隊已經建立的密切關係。
第三,中共的政治偏好正更深地滲透到國際電子遊戲產業中。總部位於上海的遊戲開發商米哈游於9月下旬推出《原神》時,被譽為迄今為止中國遊戲在全球最大的發行。但是中共審查的漫長陰影很快在該程式的遊戲內聊天功能中變得明顯。從“香港”,“台灣”到“法輪功”甚至是“普丁”等政治上敏感的詞據報導都被轉換為星號。著名遊戲玩家橋本一馬(Kazuma Hashimoto)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個片段來說明問題,並宣布他“出於良心,他不能玩這款遊戲”。橋本去年表示,他將退出所有由美國公司暴雪所製作的遊戲,此前因香港的一名電子競技選手表達支持民主抗議,該公司對他進行了處罰。儘管遭到如此高調的抵制,但現實是,一些國際上流行的中外遊戲(包括騰訊利潤豐厚的《絕地求生》手機遊戲)已經實施了類似的限制有一陣子了,標誌著中共司空見怪的審查制度全球化的悄然勝利。鑑於在中國 —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移動網路用戶所在地 — 的下載量龐大,並且許多國際遊戲玩家都對此,因此扭轉這種趨勢的努力面臨艱鉅的挑戰。
新興反彈
中國官員或公司為獲取數據或將其偏頗的敘述強加給外國人的其他嘗試遭到拒絕或強烈的反向行動。
在法國,中國官員試圖向南特的一家博物館施壓,以改寫即將舉行的中世紀蒙古統治者成吉思汗展覽的部分內容。 在其他要求中,他們要求刪除關鍵術語,例如“成吉思汗”,“帝國”和“蒙古”。 博物館館長拒絕並宣布改為“以我們捍衛的人類,科學和道德價值觀的名義”暫停展覽的開幕,並暫時將展覽推遲至2024年10月。展覽最初是安排與中國內蒙古地區的博物館合作。 但是根據法國博物館館長的說法,中國的中央政府試圖以一種“抹掉”蒙古歷史的方式來干預和修改展覽概要,以配合一種新的,更激烈中共同化政策,該政策引發了廣泛的抗議活動和自八月以來在內蒙古的鎮壓。
在印度,中國大使館於10月7日致函大約250名當地記者,要求他們在報導台灣即將到來的10月10日國慶日時“不要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並避免稱台灣為一個國家或台灣,及稱民主選舉選出的領導人蔡英文為總統。 信中隱含著威脅,即不合規的渠道可能會失去進入中國大使館的通道。 但是,在有超過280,000名追隨者的印度記者在推特發布該信之後,該信廣為流傳,引起了台灣外交部的尖刻答覆,並引來了印度外交部的一項聲明,即“印度有自由媒體, 報導他們認為合適的議題。” 中國大使館的壓力還促使印度網民搭載在#TaiwanNationalDay主題標籤上,而擁有大量追隨者的印度記者分享了蔡英文的致謝信,幫助國慶日在印度迅速傳播。
民主力量和北京批評家之間的這種團結也擴展到了香港和泰國。 在被稱為“奶茶聯盟”的地方,這兩個地方的活動家之間的鬆散網路為各自在社交媒體上的政治鬥爭提供了相互支持。 該網路在2020年初獲得了優勢,以此來抵制擁護在主要平台試圖掩蓋民主主義聲音的民族主義中國用戶和機器人。 一位泰國學生領袖對《大西洋》說:“(聯盟)每個人都是中國及其威權主義的受害者。” 在10月下旬,伴隨著#MilkTeaAlliance的主題標籤在泰國新一輪的民主抗議活動中獲得了病毒式傳播,香港維權人士表達團結的貼文被分享和點贊數千次。
在數據訪問領域,最初是由美國推動的運動,旨在鼓勵其他國家,特別是在歐洲,將中國技術巨頭華為排除在其新的第五代(5G)手機網路之外的運動,現在已經在自動的發展壯大。在北京積極嘗試將其內容標準強加於國外時,越來越多的國家提出了對國家安全的擔憂,並拒絕賦予中國公司更大的影響力。 羅馬尼亞在11月1日成為宣布禁止華為的最新歐洲國家,瑞典上個月宣布將禁止使用華為和另一家中國公司中興通訊的5G基礎設施。 包括波蘭,愛沙尼亞和保加利亞在內的其他國家已同意在5G網路安全方面與美國合作開展5G網路安全性,或者在高速無線網路技術方面進行合作。
尚無定論
顯然,北京已經做出戰略決策,對外國新聞媒體和全球社交媒體平台採取更具侵略性的姿態,力求操縱甚至與中國沒有直接關係的話題。 尚待觀察的是它們如何適應,以及它們是否變得擅長於更微妙— 從而更有效 — 的操縱。
這種適應可以幫助北京克服一個關鍵的絆腳石:北京顯然缺乏對全球互連網文化,民主規範和公民社會參與的理解。在國內部署的策略,比如以犧牲親民主的聲音來放大民族主義網民的聲量,在某些外國環境下可能效果不佳,甚至會引發反彈。
展望未來,重要的是要注意中共及其代理人可能會在影響外國新聞環境方面採取任何有用的舉措,如何調整和改善戰術,遇到哪些障礙以及這些障礙是否根據目標國家的民主機構的實力而有所不同。最重要的發展可能並不總是最明顯的。
薩拉∙庫克(Sarah Cook)是自由之家中國、香港和台灣問題研究總監,兼《中國媒體快報》主任。該文章還於2020年11月9日發表在《外交官》。

讓下一期中國媒體快報直送你的郵箱!
中國官方媒體,網民,應用程式對美國大選的反應
- 在選前和選後官方媒體的說辭轉變:11月3日美國大選投票前,中國官方媒體保持明顯的安靜。宣傳當局警告中國記者,不許發評論或偏好某一特定候選人,或說中國官方有行動來介入大選。早在10月22日,就在十九大五中全會前,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簡稱中國網信辦,CAC)指令網路媒體,要避免「就中國的選舉系統和美國總統大選來進行比較的有害訊息」;在另一則日期標註為11月3日(大選日)的走漏的指令中,要媒體報導須基於被批准的訊息來源入新華社,「遵循統一報導」,不要轉載國外報導,避免「引發公眾輿論」。然而,當投票結果一點點出來而又不能立見分曉的時候,中國官方媒體很快就轉為貶低美國的民主系統。官方的背景支持的媒體紛紛用如此詞彙,諸如《新華社》所說的“沒有希望的美國”,《大公報》所說的美國式民主是個「笑話」,並就此稱大選反映出美國在國際力量中的衰落。
- 網民反應:儘管中國的官方媒體的報導有限,網民們卻被允許有可能是令人吃驚的大幅的空間來公開討論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的成績表現,分享關於他們的漫畫,以及考量大選對中美關係帶來的影響。截至11月5日,據報導,以「美國大選」為主題標籤發在新浪微博的貼文有超過70億次的點閱。在一些人來看,大選中所表現出來的敵意似乎正表明美國全球聲望下降,這對中國的國家利益是有好處的。然而,儘管中國審查者允許網民們民意調查表達他們對誰當選美國總統的偏好,任何類似的有可能企圖測試大眾對習近平的支持度,或者是關於潛在的另外政治選項的貼文,都仍然被嚴格禁止,確定的是這類貼文會導致被審查和嚴厲的懲罰。
- TikTok選民指南:9月29日,中國公司「字節跳動」旗下的、目前正在面臨潛在被美國政府禁止在美國運營的TikTok發佈了一款應用程式,內嵌關於11月大選的指南。根據不同的各類潛在選民,包括那些有殘障的或過去被判過刑的,該應用程式提供政府和美國民權組織提供的選舉信息。觀察家指出,該應用程式可能會鼓勵年輕的用戶群參與投票,但也提出擔憂:該指南可能被用來收集和儲存用戶政治傾向方面的訊息。
- 建立長期影響:在幕後,在美國全國和地方兩個層面上,中國政府都一直在努力建立長期的影響性運作,並用社交媒體來放大美國社會存在的分裂。10月26日,《新聞週刊》發佈了由前《紐約時報》駐華記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撰寫的調查報告,其中指出有將近600名基於美國的團體「經常性的和中共接觸並得到中共的指導」,這些團體可以被召集起來推進中國政府在美國的利益。該調查還聲稱,要起底某些笨拙的與中國官方有聯繫的在推特和臉書上的機器人帳戶,這些帳戶被用來在11月大選前放大美國的政治不和諧。
審查近況:五中全會限制,打壓手機瀏覽器,對美國媒體的限制
- 對五中全會和朝鮮戰爭的訊息控制:10月份的重要政治時間和歷史紀念日導致了箝緊的網上訊息控制。在10月26日至29日召開的19大五中全會前夕,中國網信辦(CAC)對媒體和社交媒體平台發佈詳細的審查指令,要求它們對諸如推測做中共高層內鬥、嘲諷中共領導人、外國對華批評、以及對政府的統治有負面報描述的任何突發事件的報導,「加強各級管理」。在中美緊張局勢日益增強的大背景下,10月22日,在中國軍隊參加朝鮮戰爭70週年紀念日前夕,網信辦還發出類似指令,命令播報此紀念活動的網上播出平台採用官方畫面,避免改變標題,並緊密監控用戶留言。
- 短暫的翻牆瀏覽器:10月初,有一款安桌系統的應用程式被中國的應用程式商店發佈出來,隨後又被迅速刪除,該款應用程式允許在中國的用戶訪問一些在中國被封的網站。這款應用程式是中國網絡安全公司「奇虎360」開發的,名字叫「Tuber」,其對應的PC版名字叫「sgreenet.com」,它可以允許用戶訪問像YouTube和臉書這樣的網站,但同時要求用戶實名登記並同時審查如「天安門廣場」和「習近平」這類的關鍵詞。儘管有這些控制,政府當局還是在該應用程式被發佈數日後,在有過500萬的下載後,將其下架。這種情形已非首見:2019年11月,允許基於中國的用戶部份繞過網絡封鎖的「酷鳥」瀏覽器也是在發佈數日後被同樣下架。
- 打壓手機瀏覽器:10月26日,中國網信辦命令手機互連網瀏覽器,限於11月9日前進行「自我檢查」,在此期間他們要從他們的平台中清除謠言、轟動性的標題、以及其它被視為是違反「社會主義價值」的內容,其中包括來自非官方的「自媒體」帳號上發佈的內容。被針對的瀏覽器包括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八個公司的瀏覽器,其中包括由華為、阿里巴巴、小米和騰訊所運營的瀏覽器。
- 「網易」新應用程式被令進行「整頓」:10月10日,在審查者發現用戶留言中出現「不當」內容後,網信辦命令「網易」新應用程式進行「整頓」 。其留言功能被關閉一週,網信辦對「網易」進行罰款,罰款金額不明。以前,在2018年9月,網信辦曾命令網易的財經網站進行整頓,原因不明。
- 作為對等行動,對美國媒體加緊管轄:應對美國政府要求中國官方媒體在美國註冊為外國使團的要求(此舉加強了這些機構要對美國政府報告的要求),中國政府也對美國駐華媒體的加深審查。10月26日,中國政府命令六家美國媒體機構提供他們的員工情況、財務和在中國房地產的信息。這些媒體機構中的許多家(其中包括美國廣播公司 — ABC、《新聞週刊》和《洛杉磯時報》)在過去曾刊登批評中國政府的內容,其中包括《洛杉磯時報》對習近平擢升之路的報導,以及ABC採訪被新疆當局拘押的維吾爾族人的親屬。
監控近況:政府採購,監控少數民族,數位貨幣,數據保護法
- 來自「中國檔案」的監控報告:由「中國檔案」進行的一項龐大的研究項目揭示了中國政府在監控設備上所花的費用。研究人員檢視了從2004年到2020年5月間7萬6千家當地政府的採購文件,發現僅2019年一年,近三成全中國的縣(998家)購買了監控設備,其中包括裝有面部識別的攝像頭、用來儲存居民訊息和圖像的數據庫、 WiFi嗅探器、以及更多。許多設備與「鋭眼」項目相連接,該項目旨在用影像監控覆蓋中國的所有主要公共場所。該報告表明,中國的地方監控系統不是全國整合的,不同的地方當局將他們的注意力放在不同的被視為具有威脅性的「重要人群」。然而,政府文件和專家分析指出,全國性整合的趨勢相當明顯。「中國檔案」研究提供了三個在新疆、廣東和黑龍江省部分地區、有關大數據監控的深度案例研究。
- 在全中國範圍內針對宗教和少數民族的監控:除了被用作其它目的,在「中國檔案」中描述的網路和非網路的監控系統都在被採用,來在全中國範圍內針對宗教信徒和少數民族,有時後這樣的監控導致了(對被監控者的)拘捕。一月份以來,當法輪功學員在用手機應用程式或在公眾場所在交流關於練功、人權迫害或著是新冠肺炎的訊息時,或者是在火車站或醫院被辨識為法輪功學員時,警察利用對微信的通訊監控和監控攝影機對他們進行了大量的辨識和拘留。7至9月間,在江西省鄱陽縣一個地區,公安機關就在基督教、佛教和道教的禮拜場所,安裝了250個具備面部識別功能的攝影機。8月31日,內蒙古通遼霍爾金區公安局公布了監控攝影機所拍攝的參加抗議在當係學校強加漢語言授課人士的網路圖片。在新疆,警察繼續用攝影機、電話監控和其它形式的監控來監視該地區的穆斯林少數民族。
- 數位貨幣:十月份,中國當局開始試用一種新的數位貨幣。10月10日,深圳市政府給5萬名隨機選中的消費者,發放1000萬人民幣(相當於150萬美金)的「DC/EP(數位貨幣/電子付款)」每人200人民幣(30美金)的數位紅包。不像是由中央當局所控制的比特幣那樣的加密貨幣,中國的數位貨幣是由中國的中央銀行發放的。分析人士猜測,儘管在未來數位貨幣可能標註中國政府應對諸如洗錢這樣的問題,它也可能讓當局監控任何在國內外使用者的金融活動。
- 個人數據保護法進入公眾諮詢階段:10月21日,《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提交進入公眾諮詢階段。該法案是中國關於個人訊息保護的第一部全面性的法律性文件,它將實施於在中國運營的、或者是尋求進入中國網民數據的任何組織或個人。儘管專家說該法是受到《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法規》的啟發,其他人則注意到歐盟的法規是側重在私人機構(而不像在中國是側重在官方)該怎樣收集、存儲和使用個人數據的。如此一來,它將在限制國家的大規模監控系統方面沒什麼影響。
對維權人士的政治化起訴,中共幹部,香港人,以及台灣繼續加快步伐
針對中國的《2020年網路自由度報告》於10月14日發佈,它詳細描述了在過去一年中中國的國安機構拘捕、酷刑折磨或起訴了大範圍的中國網民,其中包括批評習近平的人士、少數民族人士、宗教信徒、網路記者以及人權倡導人士。過去一月,增加的顯著案例說明了這種趨勢還在持續:
- 香港人在中國被拘留:8月23日,中國海岸巡防隊抓捕了一組12名乘快艇想要逃離香港前往台灣的人士,並把他們拘留到了深圳。其中的10個人,有的面臨對他們曾參加香港抗議運動乃至擁有武器的指控,面臨非法越境的指控,另外2人被指控為組織者。該組人的成員年齡從17歲到33歲不等,在被拘留期間彼此隔離。中國當局不准12人見他們的律師,這是違反《中國刑事訴訟法》的。儘管香港當局否認介入此事,飛行紀錄中卻顯示,在該快艇被截獲前,曾被香港警方監控飛機跟蹤。10月10日,香港警方還逮捕了九位給「12名香港人」提供援助的人士。在相關新聞中,香港抗議運動中的一位知名人士、家住在中國的「王婆婆」在失蹤14個月後重新現身,說那段時間是大陸當局將她拘留了。
- 北京出版商耿瀟男:10月20日,北京警察以「非法經營」罪,正式拘捕了知名中國出版商耿瀟男和他的丈夫秦真。第一次被拘捕是於9月9日,人們普遍認為耿瀟男的被捕時因為她公開為前清華大學法學教授和當局批評人士許章潤辯護,許章潤是七月份被拘捕的。許章潤也同樣對耿瀟男的被捕進行聲援。
- 人權律師常瑋平:10月22日,警方拘捕了人權律師張常瑋平,將他「監視居住」,這是一種常常將被拘留者關在一個不為人知的處所的拘留方式。警方過去在一月份曾拘留張偉平十天,理由是他參加了2019年12月26日在福建廈門的維權人士的聚會。他最近的被捕被認為是對他10月16日發佈的一則YouTube影片的報復,在該視頻中他詳細描述了在他一月被拘留期間,警察是如何酷刑折磨他的。
- 浙江黨幹部被指控:十月初,福建省寧波監察委員會剝奪了象山縣黨委副書記葉福興的黨政職務,對他開始啟動刑事程序,指控他在網上散播「侮辱和誹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內容。雖被指控的具體內容尚未明朗,觀察家猜測這種嚴厲的懲罰表明這應不是葉福興首次分享這類內容。
- 台灣人被迫悔過:十月中,官方中央電視台播出了四名被控有間諜行為的台灣公民的強制悔過。這是在10月11日和13日的《焦點訪談》節目中播出的,這四名人士都是2018至2019年間被警方拘捕的,他們的悔過被當作是「雷霆2020」行動的一部分,該行動是針對被視為是在中國活動的台灣間諜網的反間諜行動。為達到強制悔過,這些人曾被虐待,維權人士對此表示關注,並質疑對這些人指控的有效性。他們其中兩位是學者,一位是商人,他對在香港邊境公開可見的一處軍事演習拍了照片。如同許多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節目一樣,《焦點訪談》一直就有被用來攻擊中共政治迫害人士的前科紀錄。
香港:《國安法》影響滲入教育界
在整個香港特區,持續感受到香港《國安法》對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影響。此法實施導致在當地學術界的擔憂,說他們的終身任期可能不被考慮或聘約會被解除,說學生們可能會因他們講課內容將被舉報到當局,說過去曾是安全的研究話題或與批評中國政府的外國智庫的合作關係將會越界或危險。隨著來自其他國家的學者、教授和學生們在婉拒他們過去可能曾追求的來香港的機會,該法的效應也傷害了香港大學作為吸引國際學術交流在亞洲的中心地位。更遠之處,在美國和英國教授中國研究的講師們強烈感受到了要更加謹慎,以確保學生在疫情期間進行遠距學習的安全。
過去一月發生的大量事件突出了港版《國安法》在學術界各層面的滲透效應:
- 九月末,因一位老師被指稱散播「支持獨立的訊息」,香港教育局剝奪了一位中學教師的終身資格證書,儘管這位老師被質疑的講課是在一年多前於2019年3月發生的。
- 10月6日,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警告教師們,說任何在小學、中學和高中學校關於香港獨立的討論都是越界的。
- 10月10日,不顧學生聯合會的反對,香港大學在校園內拆毀並用圍欄圍起過去學生建立「連儂牆」的區域。那一片地方以前是用來展示親民主和反政府的標語和展板的。
- 在十月發出的一封公開信中,來自16個國家的100多個學術機構聯名發出警告信,說《國安法》中所稱有的法外管轄可能傷及全球學術自由。該信說,該法可能被用於監禁香港或中國旅行的學者和學生的依據,學術作品可能被中國政府認為是有顛覆性的。公開信的連署者們呼籲各大學和政府官員要團結起來,協調努力,來應對這樣的挑戰。
- 10月13日,前特首梁振英在他的臉書發表了一個18名因抗議相關的違規而被起訴的老師名單。梁振英現在是大陸中國人民政協的一位副主席,他聲稱這個名單中有這些老師的年齡和所在學校,這是他舉報被控有犯罪行為的抗議人士所做出的努力的一部分。香港最大的教師協會和一位教育界的議員對此舉提出批評,說其作法不妥,是在企圖煽動仇恨。
- 對於10月27日大學管理委員會做出決定,委任兩名來自大陸的中國教授分別為研究和學術發展的副校長,香港大學的學生和校友們表達關注。據之前曾在清華大學的網站上列出的訊息表明, 其中一位是一名共產黨黨員,儘管他自稱這是不正確的。此舉是在該大學的幾個被認為是香港最具聲望的學者在失去他們的職位後發生的,去職的學者包括親民主的教授戴耀廷,他在七月份被解僱,儘管他已取得了終身職位,他所在的系和大學參議院也已拒絕這一措施。
重點反制:給香港人的國際援助
在香港政府同時隨意採用新的《國安法》和其它法律條款壓制抗議者、記者、維權人士和親民主議員之際,越來越多的政治活躍的香港居民在海外尋求避難。直到去年前,香港人尋求政治庇護的非常稀少。作為支持他們民主事業和避免報復的努力,一些外國政府採取了新的政策。9月30日,美國宣佈香港人將成為難民的新增種類,而且他們的申請優先。10月22日,英國宣佈新增一簽證種類,給在香港的英國海外國民護照持有者,作為幫助他們獲得英國公民的新途徑的第一步。
在一個相關的趨勢中, 與香港有引渡條約的許多國家給香港人以很高程度的司法保護,自港版《國安法》通過後,這些國家就擱置了那些條約,因為港版《國安法》增加了會遭到政治化起訴的風險,以及被拘留人士將被轉交給中國大陸。在英國、美國、新西蘭和德國今年初有此舉動後,最近的例子包括愛爾蘭和荷蘭也緊隨其後。

圖片說明:2019年7月,香港示威者揮舞著英國國旗。 10月22日,英國宣佈為希望離開英國的香港人提供一種新的簽證。圖片來源:Suisman Danielle
- 官方媒體對美國大選贏家的反應:一旦美國總統選舉的最終結果確定,值得關注中國官方媒體和網路審查者如何反應,因為結果不同,反應可能也不同。喬·拜登預期的勝利,一開始可能會引發一種更為和解的基調,至少在他的政府實施被視為違背中國利益的政策之前。如果唐納·川普總統最終獲勝,預計會有更嚴厲的基調。目前為止,與美國投票和選舉相關的抗議大部分還是平和的,如果激烈的法庭之爭在大選後不確定的延宕,應可預期中國的官方媒體高調的對美國民主的狀況幸災樂禍,並洋洋自得中共政權鐵腕政治的「穩定性」。
- 監控設備的政治化使用:雖著中國黨國監視網民、分析數據和整合系統的能力在擴展,值得關注特定的例子和文件(包括法庭判決),看在中國公民參與和平實踐他們的自由言論、結社和信仰自由時,現在的監控(包括新的數位貨幣)如何被用來辨識、拘留、或者要不就是懲罰他們。
- 拘捕香港親民主人士:過去一週,香港當局發起了新一輪的具有爭議性的針對政府批評人士和親民主人士的抓捕。被捕的人中有:少年維權人士鍾翰林,他被指控依據新《國安法》;香港電台(RTHK)電視部編導蔡玉玲;以及八位親民主立法會議員,他們曾參與五月在立法會的一場雙方集體毆鬥(而參與和他們毆鬥的親北京議員看來已免於審查)。未來看點:這些案子將會如何被處理,是否有任何違反正當法律程序的行為,以及在未來數週其他的針對政府異見者的司法報復。
行動起來!
- 訂閱《中國媒體快報》:每月直送電子郵箱,獲取《中國媒體快報》最新資訊,最深入分析。免費發送!點擊這裡或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 分享《中國媒體快報》:幫助朋友和同事更好的理解中國不斷變化的媒體和言論審查狀況。
- 獲取未經審查的消息內容:請點擊這裡或這裡,找到比較流行翻牆工具的綜合測評以及如何通過GreatFire.org獲取翻牆工具。
- 支持良心犯:瞭解如何採取行動幫助新聞記者和言論自由維權人士,包括在往期《中國媒體快報》中特別提到的良心犯。點擊這裡
- 訪問《中國媒體快報》資源中心:透過自由之家網站的新資源中心,了解決策者、媒體、教育界人士和捐助人可以如何幫助推進中國和其他地方的言論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