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快报:美中紧张关系、新型治安监控、在非洲的影响力(Issue 130, Simplified Chinese)
本期看点:美中摩擦中的对外宣传和经济话题审查、新疆的镇压引发对外商投资的质疑、香港驱逐外国编辑、北京在非洲“撒币”限制言论自由
中共衣橱里的骷髅
9月23日,这一幅看似平淡无奇的照片在新浪微博上11个小时之内被转发了12000次,随后被审查者删除。图片配文说明图中是在广西桂林的一个洞穴探险队,他们发现了在文革巅峰时期被杀害的93具遗骸:“从1967年10月2号到3号……三江公社民兵营长……将当地93名地富分子推入无底天坑……其中一个大地主家族中老少共76人,包括外嫁的女及所生的孩子,小的不足一岁,老的65岁。”图片来源:微博圈
本期标题
新闻报道:
- 新法规、新手段强化治安监控
- 新疆镇压:作家被囚禁、外资受质疑、对国际呼吁的回应
- 最新审查内容:在线宗教内容、外国电视节目、打击VPN
- 香港:驱逐《金融时报》编辑,破坏新闻自由
- 中国之外:在非洲的影响力、在美国校园里、央视记者扰乱会场、维吾尔人在马来西亚获释、主板中的间谍芯片
本期分析:美中关系紧张之际,北京宣传机器开足马力
中国政府最近的媒体的干预可能事与愿违
作者:萨拉·库克 (Sarah Cook)
今年以来,随着华盛顿与北京在贸易和拘留新疆维吾尔人等问题上摩擦不断加剧,中国政府的宣传和言论审查机构也在努力跟上节奏。
尤其在过去的一个月,三个在中共媒体政策中业已存在的趋势变得更加引人注目:毛泽东时代的主题死灰复燃、与经济相关的负面内容受打压,以及直接向美国受众传达中国官方论调。
然而,尽管这些措施实现了某些目标,尤其在中国,但是它们同时也对中共在很多重要方面造成了不利影响。
毛主义复活
在中国领导人正在全力应付与美国的贸易战带来的经济冲击的同时,官方媒体也转向重新强调“自力更生”。9月30日,官媒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了习近平主席在东三省的视察。电视报道和习近平自己的讲话都强调中国在经济上需要更加“自力更生”。这让人想起在40年代革命时期、1958至1962年的“大跃进”饥荒时期和后来1966年至1976年“文革”时期最为耳熟能详的论调。事实上,习近平探望农民的照片也与毛泽东当年那些著名的照片遥相呼应。
10月16日,黄金时段的央视“焦点访谈”节目聚焦在新疆发生的典型的毛泽东式的“再教育”运动。这个节目试图将针对穆斯林少数族裔的拘留营描绘成有关爱、有人道甚至有空调的“职业培训中心”。心怀感念的“学生”们在明显事先编排的采访中说,他们获得了提高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机会、学会了像缝纫这样的新技能,以及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避免“宗教极端主义”,最后还说“党和政府挽救了我。”
经济新闻只能报喜不能报忧
有关当局一直积极干预有关中国经济形势的新闻报道,打压所有负面消息。例如,9月11日,著名门户网站“网易”被迫暂停其财经新闻频道的更新。这家公司宣布已经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并打算对网站内容进行全面“整改”。与此类似的,9月26日,“网信办”责令“凤凰新媒体”的科技、新闻和财经频道停播一个月,据称是因为其网站和手机应用违反了政府允许的新闻分享规定。
9月28日,《纽约时报》报道说,它得到了几份中国政府给记者和新闻网站下达指示的副本,要求对经济问题的新闻和评论进行“管理”。这一要求涵盖了任何涉及潜在的经济放缓、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普通民众的负面影响的新闻报道。
对经济新闻审查的突然加剧以前也曾经发生过。自由之家对被泄露的政府言论审查指示的一个分析发现,在中国股市遭遇暴跌的2015年,经济问题是排名第二的被审查目标。但是,9月9日,香港“端传媒”(Initium)的一篇文章连续采访了若干中国记者,这些记者们指出最近对经济类新闻报道打压很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很多从事财经、经济和商业报道的受访者说,他们的调查已经日益受到越发严格的“控制”和“审查”。有些人还提到官方每日下发的审查通知需要手工抄写以免泄露,每月还要接受“网信办”的思想培训。一名来自于一家广播电台的财经新闻记者解释说,“ ‘唱衰中国’是最不可接受的一以贯之的红线。”
推进在美国的宣传
9月底,印刷版《得梅因纪事报》包含了由中国官媒《中国日报》付费出版的四个版面《中国观察增刊》。尽管类似的增刊在像《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等主要报纸上已经行之有年,但是《中国观察》出现在爱荷华州还是首例。另外,宣传的内容比以往《中国观察》的特写文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政治性。
例如,与以往兜售“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计划或是中国某省良好的投资环境不同,增刊头版有两篇文章,一篇描述了贸易战如何伤害了美国大豆农场主,另一篇则推介一本新书,内容是有关习近平年轻时在爱荷华州度过的时光。在这份增刊之外,中国驻美大使还在上个月高调接受了两次媒体采访,似乎分别意在针对左倾和右倾受众——10月3日接受了“国家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的采访,而10月12日则接受福克斯新闻(Fox News)的采访。
尽管《得梅因纪事报》增刊非同寻常,但这并非中国官媒首次针对大豆农场主来影响美国选民。7月,央视旗下的“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播出了一个两分钟动画视频,内容是有关贸易紧张关系对大豆产业造成的影响,并在结尾提出问题“一旦钱包缩水,选民们还会(在2018年的中期选举中)支持川普和共和党吗?”
“响应政治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在《中国日报》按照《外国代理人登记法》向美国司法部提交报告中获取的财务数据,显示了北京在美国宣传攻势的规模。自2017年1月以来,据报道这家报纸的发行公司已经花费了超过1570万美元来影响美国政策和公众舆论,而所有花费中有大约60%为来自中国的《外国代理人登记法》登记人。2017年,《中国日报》在花费方面名列外国资金的第九名,而在非政府机构中则名列第一。
影响与反制
中共的审查和宣传手段在中国境内已经压制了信息流动并在广泛的议题上造成了自我审查。但是这些手段也由于破坏了官方言论的公信力而自受其害。央视对新疆所谓的职业培训中心的吹嘘强化了这家电视台作为政府喉舌的形象,而加强对经济新闻的审查则有可能加剧人们对中国实际经济状况的担忧。
在中国境外,北京的媒体活动或许更加容易事与愿违。有不少观察人士质疑在爱荷华州出版的《中国观察》增刊能否收到预想的效果。爱荷华大豆协会(Iowa Soybean Association)主席柯克·利兹(Kirk Leeds)对记者说,“我怀疑农场主或很多爱荷华人会被动摇。”同时,那个中国环球电视网的动画视频在YouTube上只有21000次观看。这在美国的媒体海洋中简直微不足道。
这些宣传攻势非但没有说服美国受众,反而招致了美国高层官员的严厉批评,其中包括川普总统、彭斯副总统。前爱荷华州州长、美国驻华大使特里·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长期与习近平保持友好关系,他也似乎也对《得梅因纪事报》刊登的《中国日报》的内容感到震惊。在同一份报纸9月30日的一篇专文中,他批评中国“在我们自己的自由媒体上发布政治宣传广告”,同时还指出“中国最主要的报纸之一回避了他发表这篇文章的要求”。
中国政府的媒体管控长久以来一直对美中关系有负面影响,但是随着宣传和审查的持续升级,双边关系有可能变得更加不稳定。
萨拉∙库克(Sarah Cook)是自由之家东亚资深研究分析员,《中国媒体快报》负责人。本文已于2018年10月27日发表于《风传媒》。
新法规、新手段强化治安监控
由公安部颁布并定于11月1日生效的若干新法规允许有关当局进入所有网络服务公司的机房检查和复制被认为涉及网络安全的所有数据。尽管他们需要提前下发通知,这些规定还授权当局远程检测这些公司的网络安全漏洞。
新法规涉及范围很广,适用于从手机服务提供商到网吧等各种实体。法规在文字表述上含混不清,在如何界定“涉及网络安全”方面赋予有关当局相当大的自主权。国际特赦组织的倪伟平(William Nee)告诉《南华早报》,尽管这些法规或许能保证“用户不会因为公司的疏忽而成为黑客攻击的受害者”,但它们同时也“旨在更加有效地实现中国的审查指示和监控要求”。
这些新法规为现行的治安行动提供了法律依据,能使得安全机关对民众个人数据的已然很强大的分类和共享能力更上层楼。8月份,一名自称是公安人员的网名匿名发表了一则贴文,列出了用来对民众进行评估的众多分类,这些分类是基于对民众出现犯罪行为或政治、宗教异见倾向的分析。中国数字时代全文翻译了这篇贴文。作者在贴文中批评这种做法是一种“迫害手段”,帖子中包含的截图说明了这种民众分类系统的细节和广泛运用。同样是在8月份,一篇由一名IT业内人士发表的匿名爆料帖子罗列了中国当局通过手机追踪信息的广泛领域,以及关键词触发如何帮助将法轮功练习者这样的个人识别为“敏感”。
这些新法规在争议不断的《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生效后的一年多颁布。这部法律要求外国公司将他们的商业和用户数据存贮在中国境内的服务器上,从而增加了外国公司被迫向警方转交用户数据的风险。很多跨国公司已经采取措施来遵守《网络安全法》:例如,苹果公司在今年1月宣布它在中国的iCloud服务将由位于贵州省的一家国有公司运营。最近,为了遵守实名注册的规定和提高当局追踪用户身份的能力,该公司还修改了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新iPhone手机的硬件规格。
与此同时,美中贸易争端之际加剧的国际压力和全球各国对中国政府镇压新疆穆斯林少数族裔的关注,都在迫使中国当局开发新的监控技术。例如,由于美国向中国出口激光成像设备的禁令遏止了中国“天网”监控系统的扩张,中国国家安全官员鼓励开发国内的替代产品,这种替代品可能在收集人脸识别所需数据方面表现更加优越。在“改变中国”(China Change)网站上,马修·罗伯森(Matthew Robertson)在10月11日的一篇贴文中说,与中国科学院和像科大讯飞这样的公司合作的国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正在有效地帮助开发将被安全机构利用的新科技。
新疆镇压:作家被囚禁、外资受质疑、对国际呼声的回应
- 著名维吾尔作家、记者和教授受到囚禁:最近很多新闻报道都讲述了维吾尔知识分子在日益强化的对新疆穆斯林少数民族的镇压运动中遭到扫荡的故事。这场运动包括了一个“再教育营”网络,据报道有上百万维吾尔人在这些地方遭到非法拘押。上个月,据报道有至少五名新疆大学的维吾尔教授被关押在这些“再教育营”里。10月2日,“中国中亚艺术生活”网站发表文章介绍了77岁的阿布都克里木·拉合曼(Abdukerim Rahman)的生平,文章强调了他在维吾尔文化和文学方面的丰富知识,但同时表示对他遭到拘留感到震惊,因为他是一名有4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自由亚洲电台在10月10日报道,三名自去年年初就在公众视野中消失的维吾尔人——两名教育官员和一名作家——目前已知因分裂国家的罪名正在服无期徒刑或死缓,这显然是因他们推广维吾尔文化而遭到的惩罚。10月8日,香港新闻网站“端传媒”(Initium)发表一篇文章,讲述了一名就读于新疆大学的汉族学生的亲身经历。文章谈到了日益增强的安保力量、失踪的教师,以及汉族研究生面临的加入监控机关的压力。与此同时,“无国界记者”组织在9月27日谴责中国当局抓捕四名《新疆日报》的维吾尔人记者。为了说明被拘押的维吾尔人面临的潜在危险,“自由亚洲电台”维语部在10月10日指出,去年被强制从埃及遣返中国的维吾尔大学生依哈姆·卡日(Iham Qari)已经死于该地区的一个拘留营。
- 国际社会的呼吁和对外国投资的质疑:最近几个月以来,国际社会关注新疆镇压的呼声日益高涨,连巴基斯坦这样与北京关系密切的穆斯林占主体的国家也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抗议。随着对问题认识的加深,人们也开始审视在这个地区的一些商业活动。亚洲协会(Asia Society)的“中参馆”(ChinaFile)网站在10月2日发表了一份名单,列举了在新疆地区做生意的“财富500强”公司。这份图表显示若干外国公司——诸如西部数字、思科和戴尔——在该地区的业务似乎直接帮助了政府监控行为。美国经济学教授克里斯托弗·鲍尔丁(Christopher Balding)在Change.org请愿网站发表了一份公开信,呼吁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撤出对那些参与新疆大规模拘禁和监控活动的公司的投资。
- 北京通过宣传和修改法律来回应国际呼声:面对全球各地的批评,中国政府的回应是正式否认新疆“再教育营”的存在,而官方宣传则声称“反华势力”正在出于“政治目的”掀起不实指控。路透社在10月1日报道,中国官方宣传已经开始出现在国外媒体上,其中包括中国驻印尼大使在《雅加达邮报》(Jakarta Post)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还有中国驻英国大使给《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的信件,在信件中他为中国政府在新疆的政策进行辩护。中国驻美大使则告诉“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有关当局在该地区的努力是旨在提高维吾尔人的经济水平和“防止恐怖主义在该地区的传播”。同时,在10月9日,新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修改了一部地方法律,很多媒体指出这是试图将“再教育中心”合法化。不过,在“法律战”(Lawfare)网站的一篇博文中,研究中国法律的专家唐纳德·克拉克指出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修改后的地方法也不能将拘押政策合法化。他还说,最近报告的将新疆地区在押人员转移到中国其他地方进行拘留的做法同样是非法的。
最新审查内容:在线宗教内容、外国电视节目、打击VPN
- 新的法规草案限制网上宗教内容:上个月,国家宗教委发表了《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草案),这个草案将极大地限制网络宗教内容。某些与宗教和灵性有关的议题和术语——比如法轮功和达赖喇嘛的名字——已经受到严格审查,但是新办法将限制更加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文本、图像,以及有关布道、烧香,或者甚至婚礼的视频,除非这些内容是由官方许可的机构发布。自由之家在2017年发布的一份有关中国宗教复兴、打压和抵抗的报告指出,信众广泛使用网络工具来规避严厉的宗教控制。新管理办法或许是弥补这些漏洞的一种努力。草案在10月9日前公开征求公众意见,目前还没有消息说这个新管理方法将在何时生效。这个管理方法的官方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稳定”,同时限制宗教欺诈、邪教和极端主义。它的出台恰逢对宗教信众——尤其是针对穆斯林和基督徒——的迫害逐步升级之际。草案公布之后不久,梵蒂冈和北京便宣布了人们期待已久、极具争议的一项有关主教任命的协议。官方小报《环球时报》在对新规草案的报道中,引用了若干官员的话认为需要加强监管,而“天主教亚洲通讯社”(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则强调这个新规可能对宗教自由和基督教的传播造成的危害。
- 拟议中的外国电视监管规定:另外一项在10月19日前征集公众意见的法规草案旨在进一步限制外国电视节目和外国人参与中国电视制作。这个《境外视听节目引进、传播管理规定》(草案)上个月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将规定外国电视内容不得超过中国电视台和网络视频平台每日播出内容的30%。这个规定还禁止在黄金时段(晚7点至晚10点)播出外国节目,并且对在国内节目制作中出现的外国人或发挥领导作用的外国人数量设置了配额。这一规定的出台正值有关当局采取更广泛的措施限制在文化、娱乐和教育领域的外国影响力。
- 打击VPN,违者坐牢服刑:本月初,上海一名姓戴的工程师因违法销售VPN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去年12月,广西一名男子因提供VPN服务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半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去年年初,中国政府开始打击VPN,网民长期以来一直利用VPN“翻墙”和在全球网络搜索未经审查的内容。国家工信部声称它的目标并非完全禁止使用VPN而是要更加严格地对市场进行监管,表面上似乎是为了支持政府许可的相关服务。
香港:驱逐《金融时报》编辑,破坏新闻自由
香港业已恶化的媒体自由环境在10月初再触新低——有关当局拒绝了《金融时报》亚洲新闻编辑维克托·马莱(Victor Mallet)的签证续签申请。马莱在担任香港外国记者俱乐部代理主席期间,于8月14日举办了一个活动,香港民族党召集人陈浩天在活动上发表了演讲。香港移民局随后决定拒绝他的续签申请。尽管当局没有对他们拒绝续签马莱签证的决定给出解释,观察人士还是认为这个决定与外国记者俱乐部事件有关。香港民族党号召香港从中国独立,这一点是中共无法容忍的。香港当局于9月23日取缔了这个团体,英国《卫报》称这是“前所未有的举动”。
外国记者俱乐部10月5日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拒绝续签马莱签证的决定“深表关切”,称这一决定“非同寻常”并要求当局取消这一决定。《悉尼先驱晨报》(Sydney Morning Herald)说,这一事件绝非是对外国记者俱乐部事件的下意识反应,相反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运动的一部分,旨在“驯服这个前英国殖民地的异议分子”,将来还可能是通过在《香港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更加严厉的国家安全立法来加强政府打击政治言论的能力。人权观察香港观察员阿莲(Maya Wang of Human Rights Watch)表示拒绝续签的决定代表了中国大陆使用的手段扩展到了这个自治的城市。她说这“有点像北京式的对批评者的迫害……表明香港人权正在加速螺旋式下降。”
“中国媒体项目”在有关中国媒体如何对此案进行报道的一篇分析中发现,当局基本上试图尽量将对此案的报道量压至最低,并且反驳此案代表香港正加速“大陆化”的观点。民族主义的官方小报《环球时报》是少数几个对各种呼声做出回应的官方媒体之一,它认为对马莱实际上的驱逐是对“远远超出言论自由范围的政治挑衅”的合理反应。该报还驳斥了对新闻自由的担忧,称其为“某些西方势力和香港极端分子的一种斗争方式”。
中国之外:在非洲的影响力、在美国校园里、央视记者扰乱会场、维吾尔人在马来西亚获释、主板中的间谍芯片
- 中国在非洲令人生疑的影响力:10月9日,《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报道,最近发生的许多事件显示中国政府试图利用它对非洲的经济援助来打压批评声音或是提升它在非洲大陆的形象。南非斯泰伦布什大学(Stellenbosch University)中国研究所主任罗斯·安东尼(Ross Anthony)因他的授课内容被拒绝入境中国。他被告知如果他的授课内容聚焦中国的积极成就,就不会有这些麻烦。另外,每年有大约1000名非洲记者被带去中国接受“培训”课程,而北京也正在为它在非洲的媒体机构投资千万上亿美元。一名中国外交官在北京的中非峰会上试图影响纳米比亚总统的讲话内容,幸而未能成功。9月29日,赞比亚——这个国家依赖中国数十亿美元的贷款——官员递解了一名受人尊敬的肯尼亚法学教授,他原本计划就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进行一次演讲。
- 有关学术领域影响力的最新研究:9月23日,密苏里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政治学家们发表了一份分析报告,依据是对超过500名中国学者和其他研究者的调查和采访数据。该报告发现,有9%的学者在过去10年曾经被当局“请去喝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档案研究者被拒绝获取档案资料。该报告说,有68%的受访者认为自我审查是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一个值得关切的问题。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风险,学者们最为担心的未必是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是给他们的中国联系人可能带来的危险。9月6日,威尔逊中心一份有关中国在美国高校影响力的研究报告发现,中国外交人员一直通过施加政治压力、提供种种诱惑、搜集可能的情报、进行恫吓以及施加不正当影响力等等手段,在侵蚀美国大学的学术自由——包括针对教职员工、学生和行政管理人员。
- 央视记者在英国有关香港问题的研讨会上怒斥与会者:9月30日,央视旗下“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常驻伦敦记者孔琳琳因为在英国保守党会议上制造骚乱而被短暂拘捕。孔琳琳突然打断演讲人之一本尼迪克特·罗杰斯的讲话,他当时正在讨论香港的人权状况。由于她持续打断演讲者,义工和安保人员走近她,试图阻止她扰乱会议。据报道,她随后掌掴了义工Enoch Lieu, 然后安保人员控制了她并将她带出会场。“中国环球电视网”为她的行为进行辩护,而分析人士詹姆斯·帕尔默(James Palmer)则表示她的爆发或许是为了让她的老板对她的民族主义狂热留下印象。
- 马来西亚拒绝遣返维吾尔人:10月11日,马来西亚当局不顾中国官方的遣返要求,释放了一批维吾尔穆斯林。这些维吾尔人去年从泰国的一所监狱逃离并试图前往土耳其,马来西亚政府曾基于人道主义考量允许他们这样做。路透社报道说,北京对马来西亚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要求遣返这些人。要求被回绝可能让双边的紧张关系雪上加霜。在此之前,新当选的首相理马哈迪(Mahathir Mohamad)取消了价值200亿美元的中国公司承建的基础建设和其他项目。马来西亚律师协会在这起案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解释了依照马来西亚自己的法律为何遣返是有问题的(参阅《中国媒体快报》第126期)。
- 彭博社指称中国通过电脑主板芯片从事间谍工作:如果最终证明属实,这将是被曝光的一次重大电脑安全问题。10月4日,彭博社报道说,中国当局早已成功渗透全球主板和其他电脑组件的全球供应链,秘密地在其中安装芯片使得黑客可以进入整个电脑网络。容易受到攻击的公司和机构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苹果公司、亚马逊和很多其他公司机构。不过,被质疑的公司断然否认了报道内容,有些专家也对报道持怀疑态度。10月9日彭博社发表了一篇跟进文章,据专家说,该文似乎是揭示了另外一起类似——不完全相同或范围广泛——由中国人实施的电脑硬件植入案例,不过早先的那篇报道依然没有得到确认。中国一直以来就有利用电脑硬件对美国目标发动攻击的历史,一位情报合同商甚至表示“我们不清楚我们自己的系统遭受的攻击是什么水平。”
重点反制:#MeToo运动
一年前,好莱坞制片人哈维·温斯坦的性丑闻曝光,#MeToo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一年后,尽管有政府的新闻审查,这个运动在中国还是得以幸存。一些女性在新浪微博或腾讯微信平台上分享的有关性骚扰或性侵犯的新故事通常都会在网上疯传,有时哪怕最初的帖子遭到删除,那些被指控的男士最终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夏季以来出现的案例包括一名前央视实习生在7月份记述遭到一名著名主持人强吻,还有在同一个月流传的一篇文章,指控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迫使尼姑与其发生性关系,以及本月一位女性维权律师的一篇4000字长文描述了在广州遭到一名警察的殴打并被脱衣搜身的情况。
中国#MeToo运动要面对针对性新闻审查(比如,对#MeToo主题标签和像“女权之声”这样相关的社交媒体账号)、官方对任何民间网络动员的紧张神经,以及相比前几年整体网络维权空间的萎缩,尽管如此有关的公众讨论还是不断爆发。一个充满激情和精通网络技术的年轻人组成多元化网络帮助了这些内容的传播,他们使用一些同音字来规避审查,比如用“米兔”表情来代替#MeToo。持续不断的网络声势反过来也导致了现实世界的变化。8月份,那位受到指控寺院主持辞职。7月,江苏省颁布了中国迄今最为积极和详细的反性骚扰法,该法条款中包括了要求各公司进行有关培训并建立投诉机制。此外,国家《民法通则》的修改草案中还增加了一节有关性骚扰的内容,预计将于2020年获得通过。
未来看点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浙江乌镇将于11月7日至9日主办下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会议由中国国家网信办和浙江省政府举办,这个一年一度的会议是中共打造有关互联网的全球对话并使其数字威权主义合法化的努力的一部分。往届会议都曾有像苹果公司这样全球高科技公司著名高管的演讲,而这些演讲最后往往饱受批评。关注今年与会的国际科技公司高管,包括最近刚刚单独访问过中国的苹果总裁蒂姆·库克(Tim Cook),这次访问中他会见了高中学生、科技企业家和中共官员。
谷歌“蜻蜓”项目:关注谷歌公司面对公司内部以及美国官员和人权组织的关切,为中国市场打造一款审查版搜索应用的项目是否会继续推进。如果这款产品被引进中国,关注有关其审查程度的研究,关注有关部门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获取用户的搜索查询记录,以及尽管该公司努力取悦中国政府,关注武断的监管决策如何影响它的市场成长。
调查中国政府对美国居民的骚扰:10月10日,正当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出版年度报告之际,委员会联合主席——佛罗里达共和党参议员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和新泽西民主党众议员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致信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提请他关注中国政府对生活在美国的汉人、维吾尔人和藏人的胁迫威吓。信件要求FBI提供更多信息,包括这种情况的规模、最新趋势,以及FBI采取了何种手段来反击中国官员和情报机构的作为。关注雷的答复以及双方交流的所有新进展。
行动起来!
- 订阅《中国媒体快报》:每月直送电子邮箱,获取《中国媒体快报》最新信息,最深入分析。免费发送!点击这里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 分享《中国媒体快报》:帮助朋友和同事更好地理解中国不断变化的媒体和言论审查状况。
- 获取未经审查的消息内容:请点击这里或这里,找到比较流行翻墙工具的综合测评以及如何通过GreatFire.org获取翻墙工具。
- 支持良心犯:了解如何采取行动帮助新闻记者和言论自由维权人士,包括在往期《中国媒体快报》中特别提到的良心犯。点击这里
- 访问《中国媒体快报》资源中心:透过自由之家网站的新资源中心,了解了解更多决策者、媒体、教育界人士和捐助人可以如何帮助推进中国和其他地方的言论自由。
For over 50 years, Freedom in the World has been widely used by policymakers, researchers, studen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vestors. Donate today to help us ensure the future of this vital resource.